(2)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從來真是妄

"今日妄皆真"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

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但復本時性,更無一法新。

=====================


''印光大師'

略釋天台宗六即義


******************

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契理契機,至頓至圓

洵為

當今之惟一無上法門

******************


惟現在之人

或者自高自大

既云衆生即佛

則我即是佛

何必再念佛


或以為

我既是苦惱凡夫

何遽能了生脫死

惟求

來生不失人身,可矣。

此兩種人,

皆不明因果之故,

故今日仍講因果。


需知衆生即佛者,

謂其

具有佛性之真因耳。


不修念佛妙行,

佛性無由顯現,

何能

即得了生死,

佛道之實果。


譬如

寶鏡蒙塵,光明不現,

實未稍失。

若肯用力揩磨,

即可照見一切也。


至言

我是苦惱凡夫,

不能

生西方,了生脫死,

以至成佛者,

乃業深障重,

自甘墮落之言。

今世之人,有下棋鬥牌,

不顧生死者,不知若干。


若能

以此勤勞,修行念佛,

何患

不往生西方,上證佛果。


佛本是衆生修持,

得證佛果之人耳。


隋天台"智者大師"

著"觀無量壽佛經疏",

立"六即佛義",


*******************

以對治"自甘墮落"

及"妄自尊大"之病根,

其說甚精,

學者不可不知。

*******************


六即佛者:

(一)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

(三)觀行即佛.

(四)相似即佛.

(五)分證即佛.

(六)究竟即佛.


*****************

六,以明階級淺深,

即,則明當體就是。

*****************


譬如

初生孩子,

與其父母形體無異,

而其

"力用"則大相懸殊。


不可謂此幼孩非人,

但亦

不能遽以成人之事,

令是孩承當。


************************

若能

知六而常即,則不生退怯。

知即而常六,則亦不生上慢。

從茲努力修持,

由凡夫而圓證佛果,

由理即佛而成究竟即佛矣。

************************

(一)

理即佛者: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雖背覺合塵,

輪迴三塗六道,

而其

佛性功德,

仍自具足,

故名理即佛。


"此心之理體"

即是佛也。


"無機子"頌曰:


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

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


一切衆生,

雖未聞佛法,不知修持,

一念心體,

仍完全同佛。


故曰

動靜理全是。


因其

迷背自心,作諸事業。


故曰

行藏事盡非。


蓋所事

"全不與佛性相應也"。

終日終年,昏昏冥冥,

煩惱妄想

之"物欲而行",

從生至死,

不知"返照回光"。


故曰

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也。


(二)

名字即佛者:


或從善知識,或從經典,

聞知

即心"本具",

寂照圓融,

不生不滅之佛性。


于名字中,

通達瞭解,

知一切法皆為佛法,

一切衆生皆可成佛。


所謂

聞佛性名字,

即得瞭解佛法者,

是也。


"無機子"頌曰:


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

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


謂從前

但知

生死輪迴,無有了期,

今乃知

佛性真常,不生不滅。


既知

當體即是成佛真因,

汲汲修持,

反恨

"從前虛度光陰",

以致

未能早為證實矣。


(三)

觀行即佛者:


依教修觀,

圓教五品之外凡位。


五品者,

(一)

隨喜品,

聞實相之法,

而信解隨喜者。

(二)

讀誦品,

讀誦法華,

及諸大乘經典,

而助觀解者。

(三)

講說品,

自說內解,

而導利他人者。

(四)

兼行六度品,

兼修六度,

而助觀心者。

(五)

正行六度品,

正行六度,

而自行化他,

事理具足,

觀行轉勝者。


"無機子"頌曰: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

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既已

圓悟"佛性",

依教"修觀",

對治"煩惱習氣"。


故曰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


瞭知

一色一香,

無非中道,無非佛法。

一切衆生,皆當作佛。


故曰

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四)

相似即佛者:


謂相似解發,

即圓教十信之內凡位也。

初信斷見惑,

七信斷思惑,

八九十信斷塵沙惑。


"無機子"頌曰:


四住雖先脫,六塵未盡空,

眼中猶有翳,空裏見華紅。


四住者,

(一)

一見一切住地,

乃三界之見惑也。

(二)

欲愛住地,

乃欲界之思惑也。

(三)

色愛住地,

乃色界之思惑也。

(四)

有愛住地,

乃無色界之思惑也。


初信斷見,七信斷思。


故曰

四住雖先脫。


然由

色聲香味觸法之習氣

猶有未盡。


故曰

六塵未盡空。


此蓋指七信位說,

八九十信,

則塵沙惑破,

習氣全空矣。


習氣者,

正惑之餘氣。


盛肉之盤,

雖經洗淨,猶有腥氣。

貯酒之瓶,

雖經盪過,猶有酒氣。


眼中猶有翳,空裏見華紅者。


以無明未破尚不能見

"真空法界之本體"也。


(五)

分證即佛者:


于十信後心,

破一分無明,

證一分三德。

即入初住,而證法身,

是為法身大士。


初住至等覺,共四十一位,

各各

破一分無明,證一分三德,

故名

分證即佛也。


無明分四十二品,

初住破一分,

以至十住則破十分,

歷十行、十迴向、十地、

以至等覺,則破四十一分矣。


初住,

即能于無佛世界,

現身作佛,

又復

"隨類現身,度脫衆生",

其神通道力,

已不可思議。


何況位位倍勝,

以至

四十一位之等覺菩薩乎。


"無機子"頌曰:


豁爾心開悟,湛然一切通,

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


豁爾心開悟,湛然一切通者,

言其

分破分證之景象也。


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者,

言其

猶有無明雲翳,

未能

徹見"性天真月"之光輝也。


(六)

究竟即佛者:


從等覺,再破一分無明,

真窮惑盡,福慧圓滿,

徹證

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

入妙覺位,

而成無上菩提道矣。


"無機子"頌曰:


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但復本時性,更無一法新。


從來真是妄者,

*********************

"未悟以前",

惟此皆空之五蘊,

而妄生執著,

色法、心法、互相形立,

以致"苦厄隨生"。

*********************


今日妄皆真者,

*********************

"既悟之後",

雖亦惟此五蘊,

全體是一個真如,

了無

色心五蘊之相可得。

*********************


故曰

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也。


然此所證之真,並非新得,

不過

復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


故曰

但復本時性,更無一法新也。


又衆生在迷,

見佛菩薩及一切衆生,

皆是衆生。


毀謗佛法,殺害衆生,

不知罪過,反以為樂。


佛既徹悟

心、佛、衆生、

"三無差別之心"。


見一切衆生,與佛無二。

故于怨于親,皆為說法,

令得度脫。


雖是

極其惡逆不信之人,

亦無一念棄捨之心,

見彼是未成之佛故也。


(節錄自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