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的大悲心願(五)

印光大師的

"大悲心願"

(十一)

******************

吾人心性,與佛同儔。

祇因迷背,輪迴不休。

如來慈憫,隨機說法。

普令含識,就路還家。

法門雖多,其要唯二。

曰禪與淨,了脫最易。

禪唯自力,淨兼佛力。

二法相校,淨最契機。

如人度海,須仗舟船。

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末世衆生,唯此堪行。

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發大菩提,生真信願。

畢生堅持,唯佛是念。

念極情忘,即念無念。

禪教妙義,徹底顯現。

待至臨終,蒙佛接引。

直登上品,證無生忍。

有一祕訣,凱切相告。

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


編者敬按:

文鈔中

發揮

禪淨難易與誠敬利益者,

連篇累牘,反復叮寧。


惟此十偈,

囊括無遺。


(文鈔菁華錄/92頁)


切不可謂,

持名一法淺近,

捨之

而修觀像、

觀想、實相等法。


夫四種念佛,

持名最為契機。


持至一心不亂,

實相妙理,全體顯露,

西方妙境,徹底圓彰。


持名而親證實相,

作觀而徹見西方。


***********

持名一法,

入道之玄門,

成佛之捷徑。

***********


今人

教理觀法,皆不了明。

若修

觀想實相,或至著魔。

弄巧成拙,求昇反墮。


宜修

易行之行,

自感

至妙之果矣。


(文鈔菁華錄/92頁)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是為

萬修萬人去

最直捷穩當法門。


必須

先要將

此法門之所以然,

"了然於心"。


若有餘力,

再去研參一切經論。

各種法門,

均可為此法門之助。


(文鈔菁華錄/96頁)


今既發心念佛,

當以心佛相應,

生前得一心不亂,

報盡登極樂上品為志事。

不必求其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


欲得

一心不亂,

心專注與懇切耳。


(見三編答幻修學人問)


***************

宗門

以開悟為事,

淨宗

以往生為事。


開悟而不往生者,

百有九十。

往生而不開悟者,

萬無有一。

***************


(文鈔菁華錄/96頁)

五蘊(色法/心法)

實相(法身/理體)

===============


關於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印光大師"開示:

(節錄)


又,二空,即我空,法空。


我空者:

謂於五陰,

色、受、想、行、識中,

了知

若色、若心,

(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

悉皆因緣和合而生,

悉皆因緣別離而滅,

了無

主宰之"實我"可得。


法空者:

於五陰法,

了知

當體全空。

心經''照見五蘊皆空",

即是其義。


法空之理,即是實相。

破無明,證實相,

故曰

度一切苦厄也。


實相者:

法身理體。

圓離

生滅、斷常、空有等相,

而為

一切諸相之本,

最為真實,故名實相。


此之實相,生佛同具。

而凡夫,二乘,

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

喻如

"衣裏明珠",

由不知故,不免貧窮;

非曰

在迷凡夫與證真諦之二乘,

無此"理體"也。


悟者/

了了分明,

開門見山,撥雲見月;

又如

明眼之人,親見歸路;

亦如

久貧之士,忽開寶藏。


證者/

就路還家,息步安坐;

亦如

持此藏寶,隨意受用。


悟/

大心凡夫,能與佛同。


證/

初地不知二地

舉足下足之處。


識此悟證之義:

自然

不起上慢,不生退屈;

求生淨土之心,

萬牛亦難挽回矣。


(文鈔菁華錄/一八三頁)

"印光大師"云:


應當發願願往生 ,

客路溪山任彼戀 ,

自是不歸歸便得 ,

故鄉風月有誰爭。

(十二)

又令世人

"發慈悲心,戒殺放生"。


良以

我與一切衆生,

皆在輪迴之中。

從無始來

展轉相生,展轉相殺。


彼固

各各皆為

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兒女,


我亦

各各皆為

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兒女。


彼固

頻頻由惡業力,

或於人中,或於異類。

"受我殺戮"。


我亦

頻頻由惡業力,

或於人中,或於異類。

"受彼殺戮"。


久經長劫,

"相生相殺,了無底止"。


凡夫不知,如來洞見,

不思則已,

思之則不勝慚愧悲憫矣。


我今幸承

"宿世福善,生於人道"。


固宜

解怨釋結,戒殺放生。


令彼

一切有生命者,

各得其所。


(文鈔五一九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