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秀珊(梔子花)
圖 / 梔子花
地點/ 新竹市濱海低碳環境教育中心+香山濕地
今天來參加親海小旅行的學校是位在環保局附近港南國小的四年級學童,因學校過來車程近,遊覽車很早就抵達環教館,儘管老師們疾言厲色要孩子們注意秩序,但孩子們還是掩不住戶外教學的興奮呀。
因港南國小提早20分左右抵達,黃槿有備而來地準備了繪本"愛旅行的候鳥",為全班同學講了故事,說明了有關候鳥的生命歷程與分類,孩子們也是聚精會神地聽著。
在環教館的大廳地面上有香山濕地分布的地圖說明, 黃槿讓全班同學用搶答的方式,讓孩子們搜尋並跑到她指定的地點,整個過程因站起來活動筋骨了, 孩子們頓時活潑起來了。
接下來將班上同學分成兩組,綠球藻跟孩子們說明每個人每天平均會產出多少垃圾, 有酒瓶有飲料罐,買東西時會有垃圾袋等等,每個人一週會生產8公斤的垃圾,每個孩子都來提提看8公斤的重量有多重,感受每人能製造的垃圾有這麼多。
原來回收垃圾可以有很多用途喔,可以做成椅子,美勞,陀螺,杯帶等等,孩子們紛紛搶戴用丟棄安全帽製成的動物頭盔,玩起陀螺,體驗廢棄垃圾作成其他童玩的趣味性。
經過一道ㄧ道的門讓孩子猜猜看廢棄輪胎、塑膠容器、玻璃、咖啡渣等還能再做些什麼呢? 原來都可以重複再生循環變成有用的物品,這是多麼驚奇,垃圾減量是可以做得到的呦。
接下來帶孩子們來認識遷徙過境的候鳥,瞭解濕地是海洋的肺,為什麼要保護濕地,濕地也為候鳥提供棲息之地與海邊食物,孩子們研究候鳥模型感受候鳥的比例大小。
利用地球倒過來的模型,瞭解候鳥飛行避冬的飛行軌跡。
孩子們模擬濕地不同濕地水鳥怎麼用喙部在沙地裡覓食,在這一關, 孩子們光是體驗就玩得不亦樂乎了。
接下來綠球藻讓孩子們觀察玻璃瓶中的螃蟹標本,教他們分辨公母,稍後前往香山濕地時看到螃蟹要練習看到的是公是母; 再看到鱟的標本,孩子們也是驚奇不已,原來香山濕地也看得到鱟呀。
環教館設計的互動裝置藝術讓孩子體驗變成躲藏在泥沙地裡的濕地蚌貝蟹類,原來躲到洞裡就能讓孩子玩上許久呢。
結束環教館孩子們驅車前往香山濕地,因風雲變色,即將下雨,擔心下雨走下濕地不方便, 孩子們不能就近親近螃蟹,黃槿與綠球藻決定先不解說海濱植物,直接下濕地了。香山濕地是國家級的保護濕地﹑是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跟孩子們說明後,黃槿讓孩子們先在岸上觀察沙地上的洞口與遠處的斯氏沙蟹。解說員ㄧ喊可以下濕地了,斯氏沙蟹們跑得比孩子們還要快!
螃蟹吃沙再吐出來形成擬糞,不同種螃蟹吐出擬糞的形狀也不同,來到濕地的港南國小的學童對濕地充滿好奇與熱情,興味盎然地仔細聽解說員解釋擬糞的形態。
再往前走,濕地上滿滿清白招潮蟹在遠方對我們揮手,孩子們ㄧ靠近,又全部迅速躲藏起來,招潮蟹公蟹的大螯很大,黃槿帶孩子們觀察公蟹與母蟹之區分。
港南國小的孩子既活潑又好奇,不畏泥沙,拼命找螃蟹給解說員,當然除了沙蟹﹑清白招潮蟹,短指和尚蟹也不少呀,孩子們看到可愛和尚蟹鑽洞的樣子也是驚呼。
孩子們抓得不過癮,雨滴愈來愈大,雖遇到下雨,卻澆不熄孩子的熱情,今天非常特別的是我們遇到好幾隻擱淺的水母呢,大人小孩看得目不轉睛,ㄧ直喊著牠們怎麼擱淺啦,為他們擔心著。
雨愈下愈大,解說員們呼喊孩子們上岸喽,捨不得沖洗上車,孩子們ㄧㄧ不捨,ㄧ直挖著泥沙繼續尋著螃蟹或螺,親身體驗找蟹挖貝螺的戶外教學真的比坐在教室有趣多啦。
孩子們儘管穿鞋套下濕地,ㄧ上岸仍舊整鞋都是泥巴,直接水管直接往布鞋沖洗,穿著濕答答的布鞋,孩子們也沒人抱怨,開心跟解說員們合拍一張,雖然下起雨來,但沒炙烈的太陽,反而玩得更盡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