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返回首页
一、Tissuelink的工作原理
1.Tissuelink的结构原理 水媒射频切割闭合器(TissueLink DS3.5 dissecting sealer; TissueLink Medical Inc. Dover, USA)是由刀头、刀柄 、连接导线、进水管、外科电流发生器和电极板组成的一种肝脏外科手术器械。最前端为金属的纺锤形或圆柱形刀头,中间是涂有绝缘层的刀杆,与高频电刀类似,但刀头较为特殊,刀杆有输水管道。塑料刀柄上附有射频输出按钮。电极与相配套的外科电流发生器 (Force FX-8C; Valleylab) 的电凝输出接口相连接,功率70W,射频(RF)480KHz;另贴负极板于病人大腿部位,操作时与闭合器形成环路。引水管与生理盐水连接,流量2~6ml/min。生理盐水通过管道可流到刀头的尖端,产生冷却作用,使接触到的组织温度低于100℃,不至于产生焦痂。
2、Tissuelink的使用原理和技巧
水媒射频切割闭合器是近年来面市的一种新型肝切除手术器械。它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可与大多数外科电流发生器相兼容,且价格适宜等特点。与外科电流发生器连接,输出功率可从小到大作适当调整。一般从50W开始,70W较适宜,有时也可达到80W或90W,以适合肝组织的切割为宜,既不会使肝组织产生焦痂,又可以使小血管迅速闭合止血。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需与水滴的速度和吸引器的使用相配合。
一般吸引器的管口与闭合器的刀头之间应有适当距离,使水流保持较匀速的状态通过闭合器头部,刀头一直浸泡在盐水中。但也应及时用吸引器清除坏死组织,使术者能够看清肝实质内的管道结构。在处理靠近肝门部的胆管时应十分小心,为防止胆管损伤,此时可降低输出功率或用钳夹辅助仔细分离。水媒射频切割闭合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头部产生射频电流,在生理盐水的介导下传播到邻近的肝组织,利用射频产生热量使肝组织凝固,同时使管道壁的胶原成分熔化而使管道闭合。这种方法可较一般电凝产生更深的凝固组织深度,同时因盐水的作用又不会产生焦痂,所以闭合效果较满意。但较大的管道仍需结扎或缝扎方为可靠。水媒射频切割闭合器的应用仍须有一个掌握和熟练的过程,且需要耐心。术后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可能与切缘肝组织的损伤有关。当然这一方法与其他切肝方法比较孰优孰劣尚有待于进一步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水媒射频切割闭合器断肝所产生的肝脏损伤即热损伤大约为3~5mm,比一般的电凝止血稍深,这与局部切割停留时间长短有关,在常规切肝时并不重要。
3、Tissuelink联合CUSA的肝切除
在应用Tissuelink切肝时,特别是行半肝切除时,耗时较长。若片面加快速度则可能引起较多的出血。超声刀(CUSA)切肝在临床已较普及,CUSA的优点是可通过打碎和吸净肝组织而清楚显露肝内的管道,便于辨认和处理。Tissuelink联合CUSA共同切肝可发挥二者的长处,既可显露解剖结构,又可及时止血,能明显提高断肝的速度。
下图:先用CUSA碎裂肝组织,显露肝组织内的管道,细小管道可用Tissuelink进行闭合、切断。两者配合进行可快速断肝。
4、Tissuelink切肝时对肝脏的影响
Tissuelink断肝时可凝固切面两侧的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从切面向内有一连
续性组织学改变,即坏死区、变性坏死过渡区、充血水肿区和正常区。管道周围的肝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较其它邻近区域明显,沿管道区呈放射状分布。坏死区可见肝窦明显扩大,网状支架破坏,细胞间连接松散。肝细胞呈多角形,圆钝,皱缩;高倍可见多数细胞核固缩,部分核溶解,细胞变性坏死。变性坏死过渡区可见肝窦间隙变小,甚至消失,肝细胞肿胀明显;高倍可见胞内空泡化和颗粒变性。充血水肿区可见反应性的肝窦扩张,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肝窦内充满大量红细胞,肝细胞肿胀变性及少量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