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大利比薩出生的伽利略,十七歲時在比薩大學唸醫學。在那個時期,看到吊在教堂圓型天花板的燈的擺動,發現了鐘擺周期的一定。
不久,覺得數學很美而入迷,放棄留學。因為這樣,後來才在物理學及天文學方面留下了前人未曾有的偉大業績。他初期的物理學業績是關於「落體的法則」。雖然盛傳於後世的,從比薩斜塔使重輕兩種物體掉下,證明物體掉落的速度與重量無關這個故事無法考究,他在1604年左右發現了「物體的掉落距離和時間的平方成正比」及「掉落速度必須與時間成正比」這兩件事是千真萬確的。
伽利略是頭一個用望遠鏡去觀測天空的人。他傳聞有一個荷蘭人製造了望遠鏡,馬上想出了其原理,自己動手,也造了一個。那是把凸透鏡和凹透鏡組合起來,今天叫做伽利略型的望遠鏡。他用那個自造的望遠鏡看到了月球上面的山及過去沒有人看過的許多星星。尤其所看到的木星那四個衛星的意義非常大。那些衛星在木星周圍公轉的情形不就是地球在太陽周圍,月球在地球周圍公轉的情形嗎?由於這些觀測,伽利略對地動說的信心更加堅固起來。
可是地動說違反當時的教會教義。1616年,經過宗教審判,教會發出了地動說的禁令。伽利略也受過警告。雖然被警告過,伽利略還是期望教皇換人,出版了「天文對話」。採用一位始終被人看不起,支持著天動說的老學者,一位伽利略的代言人及其友人,只會說「不錯,不錯」幫腔的三個人的對話形式。同時用的不是拉丁文,而是人人看得懂的義大利文。為了書的這些特徵,「天文對話」引起了很大的迴響。因此,「天文對話」被判為禁書,而伽利略本人被拉去接受宗教審判。在法庭,他不得不悔改認錯以換取無罪的判決。當他要步出法院時,據說,他禁不住小聲說,「不管怎麼說,地球還是在轉呀」。死刑可免,活刑難逃,他被軟禁於佛羅倫斯的郊外。在那裡,他又寫了「新科學對話」。
這本書記載若要反駁地動說的反對者時所需要的,以圓周運動為基礎的「慣性的法則」及「運動合成的法則」等力學的基礎。這些法則的基本形式後來由惠更斯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