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全方面身心靈的傳統醫療照護,文健站開創臺東獨有文化照護
臺東縣政府攜手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多年來以文化健康站為基地,持續推動傳統醫療保健計畫。打破過去既有型態,縣府鼓勵文健站進行多元嘗試,逐步建構屬於臺東獨有的文化樣貌與照護模式。計畫從飲食、共耕園與傳統植物出發,形塑回應地方紋理的路徑,從田野、累積、運用、復耕、應用到對話,引導長者從經驗出發,建構並實踐傳統知識系統,開發多元樣貌與可能。本(11)月19日,將於TTICC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舉辦「114年原住民社會福利聯合成果暨大手牽小手文化健康站歌唱比賽」,結合臺東縣政府針對原住民族社會福利所推動的豐碩成果,進行聯合成果展示,同時邀請對原住民族傳統保健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
文化健康站是原住民族落實長照政策的關鍵平台,如何因地制宜並在當地文化脈絡的基礎下,落實文化照護核心,已成為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攜手面對的課題。臺東縣政府自2020年起持續推動原住民族傳統醫療保健計畫,逐步建立多元而具在地特色的路徑。縣長饒慶鈴表示,臺東推動的原住民族傳統醫療著眼於「集體經驗的累積與方法形成」,重視涵蓋身、心、靈的全人整體健康照護,而非僅聚焦於療效。因此,如何連結人與環境,理解族群長年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成為建構傳統醫療知識體系的重要基礎。這些經年累積的傳統醫療保健知識,透過文健站長者真實的生命經驗印證,也提醒著我們:西方醫療與傳統醫療應形成新的夥伴關係,而非絕對對立,這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114年的傳統醫療保健計畫,除了延續各站既有的發展模式,更串聯海岸線的南竹湖、八桑安、比西里岸與和平;縱谷線的電光、永康、賓朗,以及南迴線的嘉蘭、新興與利嘉文健站,共同展現豐碩成果。包含共耕園的深化、傳統醫療植物調查、農事保健課程、複方茶飲與料理研發等多元路徑的推動。今年更以部落為單位,分別於土坂、都歷與鸞山辦理三場次跨站交流,邀請部落耆老、民族植物學專家鄭漢文與族人,帶領文健站照服員走入山林、踏進海洋,認識傳統植物,也學習人與植物共生的智慧。
成果展當天,將展示計畫多年來累積的研究與推動成果。現場除有10種復耕植物展示外,今年度主題為「茶飲與點心」,參與的十個文健站將各自端出以傳統植物研發的茶飲與點心,讓與會貴賓透過五感體驗,認識臺東在傳統醫療推動上的豐碩成果。此外,縣府並召集16個文健站,透過工作坊以共編形式編撰專書《原來,你醫植都在》,目前正如火如荼籌備中。成果展現場亦將展出書籍編輯過程與長者珍貴故事,呈現在地知識轉化為文化照護的歷程。
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新任處長高忠雲表示,縣府近年來重視文化健康站的整體發展,積極整合不同部會資源,轉化為符合臺東特性的高齡照護系統。傳統醫療保健計畫作為原民處重點推動項目之一,以小規模實踐創造動人成果,透過共耕園、飲食與傳統作物,將日常知識與記憶轉化為文化照護的基礎,展現臺東領先全臺並持續向前邁進的文化健康模式。高處長也期盼,生活在臺東的部落長者,都能在文化健康站中獲得尊重與照護,延續族群的生活智慧與文化精神。
高粱抓餅蛋、萬壽菊瑪芬、南瓜糯米粿
琥珀糖、海菜凍、桑葉鬆餅、大葉田香洛神涼糕
茶凍、香蘭奶凍、月子糯米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