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竹湖部落位於長濱鄉內,省道台 11 縣 92.5 公里處,背山面海,社區居民阿美族佔 98%、閩南及其他人 2%,設藉人口數約 450 人,實際居住人口數約 200 人。目前仍然保有傳統阿美族文化,如傳統社會組織(頭目、青年幹部、婦女幹部、年齡階級)、母語文化、豐年祭等等傳統行為奉行如儀。 當地阿美族人稱南竹湖部落的傳統地名為 Pakara’ac(譯︰巴卡拉阿茲),據部落耆老所述,上山採集食物時,在溪流發現罕有的白螃蟹,族語稱為「Kara'acay」,加上部落第一位頭目的名字「Kacaw Alac」,因此將部落命名「Pakara`ac」巴卡拉阿茲。
南竹湖部落文化健康站設立於 109 年,服務部落內 55 歲以上亞健康的原住民長者;部落長者早年皆以務農為業,經過歷代的文化傳承及實作經驗累積出龐大的野菜文化知識,但現今大多長者多因身體機能退化、四肢關節活動不易,難再以傳統彎腰的方式耕作因此逐漸拒絕從事農務種植的活動,加上時代的更迭年輕一代大多選擇出外從事製造業、服務業等工作,部落長者也因多改以耕作經濟作物為主,使得傳統藥草知識、各式野菜辨識能力、食用烹飪方式無法傳承,藉由本計畫讓長者找回自身拿手絕活,甚至找出部落綠手指園藝達人一同參與,並以「老幼共學」方式將珍貴的野菜文化知識傳承至下一代。
王凱麗 / 計畫負責人
Sra劉佳雯 / 照護服務員
Panay林嘉蕙 / 照護服務員
南竹湖社區發展協會、南竹湖家政班、林景水頭目、王美惠頭目夫人
部落青年志工:章靖彥、莊志謙、章肇霖、陳佑承
暑期工讀生:高庭葳、林心薇
南竹湖部落文健站長者
二月 參與共識會議
三月 討論年度計畫內容,核定金額40,000元
四月 傳統草藥討論,健康茶飲研發。例行田間管理課程,少部分蔬菜採收成為文健站長者中午共餐佳餚。計畫主持人張育銓老師分享草藥知識
五月 例行田間管理課程,少部分蔬菜採收成為文健站長者中午共餐佳餚。常態烹煮健康茶飲,使長者能於站內享用。
六月 例行田間管理課程,少部分蔬菜採收成為文健站長者中午共餐佳餚。常態烹煮健康茶飲,使長者能於站內享用。完成第一期款核銷。傳統草藥討論,健
康茶飲研發。
七月 例行田間管理課程,少部分蔬菜採收成為文健站長者中午共餐佳餚。常態烹煮健康茶飲,使長者能於站內享用。
八月 例行田間管理課程,少部分蔬菜採收成為文健站長者中午共餐佳餚。常態烹煮健康茶飲,使長者能於站內享用。食療小聚會議,計畫執行分享
九月 共耕園進行重新整理。常態烹煮健康茶飲,使長者能於站內享用。食療成果發表會。完成食療第二期款核銷。傳統疾病認識及治療方法。草藥Halana’介
紹與使用示範
十月 例行田間管理課程,少部分蔬菜採收成為文健站長者中午共餐佳餚。常態烹煮健康茶飲,使長者能於站內享用。講師課程─傳統植物及香草植物認識與應
用。講師課程─傳統植物認識與應用
十一月 例行田間管理課程,少部分蔬菜採收成為文健站長者中午共餐佳餚。常態烹煮健康茶飲,使長者能於站內享用。講師課程─栽培管理技術
長者分享近30種野菜知識,並製作長者說族語影音,教導年輕族人認識野菜。
空間活化─整理荒廢花園成為文健站長者的菜園。
固定每周一次進行田間管理課程,陸續種植爬藤類作物如翼豆(fadas)、木鱉果(sokoy)、落葵等,以利不便彎腰的長者整理,亦種植其他長者喜歡食用的植物,如芥菜(kolang)、輪胎茄(kakorot)、蔥(kenaw)、辣椒(damdam)、莧菜(hinaceka)、茄子(kiyo)等,由身體機能較好的長者負責管理。
善用半室內但光照不足的空間,架設壁掛花盆植生牆,嘗試種植部落植物,如山蘇(lokot)、長花九頭獅子草(halana)等作物,並有效降低蟲害。
經過草藥知識分享課程,長者陸續分享家中的草藥如香蘭葉、魚腥草、薄荷、飛揚草、桑葉、仙草等,共同討論研發健康茶飲,並在享用之後給予口感回饋,鼓勵長者飲用青草茶。
Tamorak 南瓜貴粿
Tana莿蔥啖蛋
Lakiw 健胃整腸蕗蕎
Honglo貴氣皇宮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