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文健站在池上鄉福文村內、共有福文及萬朝兩個聚落,站內共有26位長者以阿美族居多,但也有排灣、太魯閣、平埔、卑南、緬甸、與布農的長者與客家、閩南多元的族群,是台東境內族群最為豐富融合的文建站。本次以食療計畫,推動原住民傳統野菜復育文化。
阿美族在各族群中,飲食型態最為豐富,再搭配其他族群的飲食文化特色,讓褔文呈現更多元的飲食樣貌,但氣候變遷與飲食習慣改變,目前在福文許多種植手法已失傳,許多野菜正逐漸消失,長者們在野地尋找記憶中吃過的野菜,卻發現再也找不到,但耆老對野菜的知識是可以復育的,透過保種及復育不但能幫助後輩了解先民的飲食型態與傳統野菜文化。故本次食療計畫利用食材研發烘培特色食譜傳承與創新,邀請部落婦女共同參與製作。
林煥恭、林梅珠、林慧娟、王麗嬌
三月 記憶中的味道-認知-膳食營養、勞動課程
四月 四季野菜採集與料理、勞動課程
五月 傳統植物食療及勞動課程、但疫情關係、暫停上課
六月 配合疫情,不群聚,未排課程、但與長者電話訪視討論菜譜
七月 配合疫情,不群聚,未排課程、但與長者電話訪視討論菜譜
八月 分享當季食材與拿手私房菜送餐供食、配合疫情,不群聚
九月 手工養生饅頭 (南瓜、 黑糖、紅糟、葡萄乾、牛奶)
十月 2.口袋有羌 (內餡食材自由搭配) (酸菜、鹹豬肉、豆薯、紅蘿蔔)
十一月 成果展示-獵人食譜與褔文特色食譜
傳承飲食文化、動手料理提升長者味蕾、創新料理延緩老化。
研發「獵人食譜」,將田野資料轉換成為高齡餐桌。
利用食材研發「烘培特色食譜」傳承與創新,邀請部落婦女參與製作。
採用綠色烹調養成健康飲食習慣並運用在地特色食譜
願意分享傳統廚藝的人數,排定一星期的特定日為共煮共食日。
整理出不同族群的傳統食物對身體的好處,內服、外用、烹調的運用。
1.多元混搭山穀飯
2.口袋有羌
3.養生饅頭
4.羊奶頭雞湯
5.魚腥草茶(防疫茶)
阿美族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也使其在飲食資源的取用比其他族群更加廣泛除了農耕,阿美族也十分善於採集,從山上到海岸都皆是阿美族的冰箱,阿美族逐漸改採水稻耕作,取代傳統的小米為主食的習慣。其它如地瓜、芋頭等也是阿美族經常食用的主食。阿美族擅食野菜,也愛喝湯,因此野菜湯是阿美族餐桌的常見菜餚,以當日採集各式野菜搭配魚或肉,煮成一鍋滋味豐富的湯品。喜烙是阿美族的醃製生豬肉(舉凡肉類、魚類皆可醃製),這是祭典或節慶時招待賓客的上等食材。作法是用鹽搓揉生豬肉,然後放在陶罐中,倒入適量的小米酒,約一個月後可食用。阿美族主要的飲食來源為打獵、捕魚、畜養豬、雞、種植稻米、小米等,並習慣食用鹽醃製的食物、煙燻的肉或魚及吃檳榔等。
傳統布農族農耕以山田燒墾的方式生產小米、玉米、甘藷等作物,農業生產由兩性共同負擔,較粗重的工作如開墾土地由男性負責;除草、巡視農田等規則性工作則由女性負責。一般來說狩獵和保護自己的社群是布農族男人的任務;農耕和編織則是布農族女人的職責。但是男人在狩獵和保衛部落之餘,也會協助女人耕種。布農族主食為小米,玉米、番薯、芋頭等,但深山部落則以番薯和芋頭為主食、小米通常煮成飯,玉米則磨成粉狀,製成粥或者餅。料理小米最傳統的方式就是煮成小米飯,要一邊煮一邊攪拌,直到鍋中小米變得黏稠並出現鍋巴即可動物成為其主要肉類來源,早期物質不豐,加上獵物取得不易、狩獵的目的為食其肉、衣其皮、飾其牙及角。狩獵對布農族人而言,不僅是一種生活,它也是自我表現及爭取社會地位的絕佳機會。
排灣族和其他原住民一樣,以燒田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以農作物為主要食糧,農作物的生產以粟、旱稻、里芋、甘藷居多。打獵、捕魚和飼養;打獵以鹿、山羊、山豬和羌為最多。排灣族以小米、旱稻、芋頭及甘藷為主食,以豆類、南瓜、野菜為副食。其日常生活以小米飯、小米粥、米飯糰、米飯、菜粥、烘芋、煮芋、煮甘藷、烘薯,糯米糕、及小米糕為主。以獸肉,尤其鹿、山羊與山豬及山溪魚類蝦與蟹等、烹調法以煮、蒸、烘法為主。去打獵的人隨身攜芋頭乾和生花生就可以用來解決餐食或作為點心品,由於不容易消化,因此也不容易餓。更重要的是,把它用杵臼打碎成粉狀後汗珠肉包在一起煮熟後,就是原住民極有名的「奇納福」
客家人多住在山地,田畝少,糧食不足,養成刻苦耐勞的精神,飲食偏重實際,以吃飽為原則,因此客家菜山產多、海鮮少,特色在鹹、香、肥,不僅下飯易飽,不易腐壞,也可以補充粗重工作流汗後所需之鹽分,同時因為糧食缺乏,多食用曬乾、醃臘、醬類等加工製品,處處反映了客家族群勤奮堅苦,刻苦耐勞的生活,客家菜特色以鹹、香、肥而出名因此客家人需依賴鹹而肥的食物,如此可以刺激食慾、補充勞動工作所流失的熱量。此外因為客家人十分勤儉,會使用大量的鹽、油來烹飪食物,讓菜餚能保存較長的時間。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魚湯麵、椰子麵、椰子粥、涼拌麵、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裡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湯、鴨肉粥等。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鹹。烹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