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和文健站位在於射馬干山山腳下-Kasavakan卑南族部落,站內長者目前有41位,其中有幾位是居住在部落的漢人。
隨者時代的進步,部落原有的傳統植物種植手法漸漸被取而代之,農藥的使用更是發揮到一個淋漓盡致,在為害的農藥使用下,破壞的不僅僅是只有土壤,對人體本身更是極大的傷害。
本站參與了台東縣政府原民處辦理的「傳統食物醫療保健計劃」,其目的找回從前祖先所留下來有關食療食用及共耕共享的美德之外,還希望能夠將自然農法帶入部落,推廣善待土地、善待自己,用雙手的概念啟動長者對古老種植工法的記憶,並復育在地傳統原生物種,慢慢地找回部落將要遺失的美好味道。
謝玗庭 / 計畫負責人
施松妤 / 照服員
陳美娟 / 照服員
林汶倩 / 照服員
二月 整地、小米播種;收成蒜頭、紅蔥頭;泡製酸湯圓糯米;整理共耕園環境及除草;小米發芽;記憶美食課程:酸湯圓 ‘innagliw
三月 小米疏苗,收成泰國蔥、珠蔥及日本龍葵;復耕苧麻、整理菜園及裁切剩餘竹子準備製作圍牆;共耕園共享共食;搭建工寮圍牆
四月 搭建工寮圍牆 ,苧麻遭到附近野狗破壞;種植刺蔥及木薯,工寮置物架;記者會;牽山水水管;二次種植苧麻
五月 搭置工寮椅子、將結穗小米用網袋包住防止鳥食;5/17 三級全國警戒;停站
六月 停站 - 每星期一、三、五共耕園苧麻澆水;6位長者收割已熟成小米;志工整理共耕園苧麻移植;收成全部小米並整理小米成把
七月 停站 -每星期一、三、五共耕園苧麻澆水;照服員與工讀生鋤乾掉的小米梗,拆除驚鳥帶;將水管從山上水源頭拉至水塔
八月 停站 -每星期一、三、五共耕園苧麻澆水;怪手整種植地、其他區域割草;照服員、工讀生及15長者一同整理共耕園挖溝及 復耕旱稻,長者試種水稻
九月 整理共耕園,調查苧麻、芎麻及香蒲植物早期在部落之作用;水稻發芽;參與共老獎第三階段實地訪查計畫設攤(巴布麓);耆老說故事
十月 種植大蒜及蔥;小米脫粒、脫殼工事,脫殼好的小米與白米加鴨菜,煮搖搖飯搭配著長者自備醃菜及烤肉在共耕園共食
十一月 施有機肥,在共耕園用餐;田間職人課程;聯合成果展擺設攤位;田間職人課程:製作青醬;修繕工寮屋頂;搭建資材室
調查完成傳統醫療保健植物及祭祀相關作物,書寫成冊。
調查長者食物記憶並於慢食節及成果展分享。
邀請部落對傳統植物有研究的的族人當講師,與長者分享所調查的植物,並教導利用常見的傳統植物製作成防疫茶包。
邀請部落草地便當廚師來教導長者,利用在部落常見的植物製作青醬。
完成搭建資材室。
山水管管線已拉好,但因突發狀況須改道,最快年底完成供水設施。
1. 酸湯圓
2. 苧麻
3. 涼拌山地蔥+香菜(防疫料理)
4. 雪裡紅LINGCULUC
5. Mumu菜園的菜(當天採收)
6. 涼拌過貓
7. 黃荊藥草茶包
8. 洛神花蜜餞(共耕園)
9. 蒸糯米飯
10. 黃荊+桑葉+洛神花葉茶/黃荊紅茶(防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