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鄉永康部落人口數 377 人,118 戶,為延平鄉最小之村落,位於鹿野高台茶葉區之附近,現在所居住之地區為民國 57 年艾琳颱風帶來土石流將舊部落房舍、道路沖毀,村民無法居住,經政府統一遷移至現今居住地,興建房屋及公共設施、開闢道路,供村民居住,為農村社區。
民國 94 年一粒麥子基金會成立永康老人日托站,107 年承接衛服部巷弄長照 C 站,108 年正式轉型部落文化健康站,政府極力推動長照2.0 的同時,期許文化健康站之成立能銜接前端初級預防功能,預防保健、活力老化、延緩失能,今年的主題訂為「把它找會來-2」,期許透過傳統醫療保健計畫將長者在過去傳統生活中找回”植物與他們生活的關係”,進而促進長者健康福祉,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延長健康壽命,也讓文健站課程內容更豐富,注入多元輔療方式,讓照服員有機會自我提升外,也提升文健站品質。
張凱靈 / 計畫負責人
余金菊 / 照顧服務員
余秋玲 / 照顧服務員
邱勤妹 / 廚工
謝文光 / 志工
-三月 開始整地、種植傳統玉米
-四月 購入生蛋雞、珍珠雞,從小雞開始飼養
-五月 配合語推老師,安排認識傳統作物課程,進而實體種植小米
-六月 因為疫情長輩無法上站,照服員每日早上 8:00-10:00於打鹿岸疏苗、照顧雞隻、餵養、除草等
-七月 冬瓜與傳統玉米收成,收程完畢繼續整地,種植花生
-八月 1.8/19 天下雜誌前來拍攝傳統醫療保健計畫之內容及進行方式、2.購置環保蛋盒,並製作酪梨蛋貼紙,以回購折扣方式推銷
-九月 1.9/15 參與”共老獎訪查”,於巴布麓文健站設攤,並分享 2 隻雞給巴布麓文健站、2.配合年度主題”把它找回來”,學習製作布農族傳統陷阱、花生收成
-十月 1. 討論成果展之呈現,例如:蛋料理、2. 種植第二批傳統玉米
-十一月 1.東大”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學生共同參與共耕、青銀共學。2.復育傳統綠豆,及採收
搭建長者taluan,作為部落長者勞動、分享、課程與討論之地。
透過傳統飼養雞隻的方式,以長輩種植蔬果與落果作為飼料。
運用在地種植農瓜製作南瓜饅頭,並與飼養雞隻製作各項料理。
製作鹽水雞,於成果發表會分享。
在地肉桂煮水煮蛋
刺蔥蛋
酪梨蛋布丁(結合永康在地瑪夏兒Masial食在好農)
香蘭茶(防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