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霖老師發佈「讓學校好消息被更多人知道」的任務後,三年級的學生們開始思考: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讓社區居民更了解樹林國小的優點與特色?
老師首先帶領學生回顧歷屆學長姐曾使用的宣傳方式,例如撰寫報導、錄音廣播、打字製作電子報等,並鼓勵學生發揮創意提出新做法。學生們熱烈討論,除了沿用學長姐的方法外,還增加了「拍照記錄」、「設計旗幟」、「撰寫信件」、「製作海報」等多元方案。
全班隨後運用數位工具進行票選與統計。結果顯示,拍照(31%) 與 打字(27.6%) 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方式,其次為 錄音 與 報紙報導(各20.7%)。
票選完成後,學生從最高票的方式──「拍照」──開始討論如何實施。孩子們一致認為,若能搭配影像呈現消息,不僅能吸引社區居民的注意,也能讓內容表達更清楚、更生動。
由於學生剛升上三年級,文字表達能力仍在培養中,老師引導他們以兩人一組合作討論,互相口述與整理想法。當學生實際開始撰寫時,發現大部分孩子不太知道如何下筆。為此,老師帶領全班進行頭腦風暴活動,讓學生回想最近印象深刻的校園事件,再從中挑選有興趣的主題開始書寫。考量孩子打字速度較慢,老師特別安排了充足的時間,並鼓勵學生用關鍵字、短句、或口說轉文字的方式表達,降低寫作壓力。
在接下來的幾週中,學生們陸續完成初稿,但多數內容仍僅有一句話,無法繼續延伸。為協助孩子突破瓶頸,老師邀請了曾參與「小小記者」課程的高年級學長姐擔任小幫手,以「大手牽小手」的方式在每週的訊息欄協助記錄。
這樣的跨年級合作不僅加快了新聞產出的速度,也讓學長姐有機會指導學弟妹如何蒐集資料、擴寫內容與潤飾文字,展現了傳承與合作的精神。
經過四週的努力,學生們終於完成了第一期《黑面琵鷺之夜》週報,順利出刊!雖然在排版、文字表達與照片取得上仍有進步空間,小朋友們希望達到的聲音、圖畫的美觀也還有很遠的差距,但學生們從中學會了團隊分工、內容規劃與媒體表達,也體驗到「讓好消息被看見」的成就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