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發現學校社區新鮮事

~小眼睛看世界,樹林出版社,出發!~

課程效應  

  去年的三年級開設了小白鶴週報社,引起了全校很大的迴響。小朋友們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學校的消息,在社區廟宇寶安宮、社區活動中心、鄰近雜貨店及早餐店中,放置張貼了小朋友自己編輯的週報,週報的內容記錄著學校的即時活動訊息,偶而也記錄社區的大小事。

  暑假有機會進入社區進行課程,從社區民眾口中得知,許多人都知道早餐店放置的小白鶴週報,在購買早餐等待製作的時候,便會看看小朋友自己書寫、編輯的週報,學校的眾多消息可以順利的傳達給社區民眾,比網站上數位媒體還有用,學生分享有時候經過早餐店,看到許多大人們轉頭面向牆壁,專心看著學校設置在店中的週報牆,裏頭一則一則的活動報導及消息,都是來小朋友的從小朋友的眼睛中,解讀他們關心的議題,從做媒體、看媒體進而思考媒體的影響力。

感受:發現問題

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將樹林國小的消息傳達出去?  

  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將樹林國小的消息傳達出去?給予孩子這個我們要一直持續努力的目標,位於七股區樹林這樣的一個偏鄉社區,紙本與口耳訊息相傳的傳播方式更優於透過網路,除了利用網路傳播樹林國小的各項消息之外,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讓社區與外面的民眾更了解樹林國小各項有趣的活動、豐富的課程以及辦學的展現?這個問題孩子們花不到5分鐘的時間,馬上取得共識:我們要來做報紙原來這群孩子也是週報的忠實觀眾,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沒有之一,只有唯一,他們早已躍躍欲試,幻想著自己是報社的一份子,摩拳擦掌等著進入編輯室產出屬於小朋友自己的報紙。因此,原先期待孩子對刊物有不同呈現方式想法,暫且被孩子們擱置了一邊,他們很想做跟小白鶴週報一樣的報紙。

  如何做一份刊物?一如既往,符合這些孩子的作風,我們直接從做媒體開始學媒體,這些三年級的孩子們,有著前兩屆學長姐的好基礎,也從一年級進來,就閱讀著學長姐製作的刊物「小學生週報」和「小白鶴週報」,課程發展設定皆是僅有上學期,但這群孩子對去年小白鶴週報的內容印象十分深刻,甚至還能說出刊物內容。

在出刊前,我們要準備什麼?那些專家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要注意的事項?

提出專家需求:

  哪些人可以幫助我們做好刊物?老師提出問題,在團體討論之後,小朋友提出2個對象,一是訪問易霖老師,原因是因為他負責學校週報的編輯,應該能給小朋友很多建議;另一個是去年擔任小白鶴週報的小朋友,也就是現在的四年級,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想法,以往學校進行課程時也從來沒有訪問過小朋友,老師覺得很有趣,或許在訪問的過程中會有不同於以往的發現。

小朋友訪問小朋友,經驗與解決辦法更實際

提供經驗分享

  小朋友到四年級班上報告老師,希望可以邀請2位對編輯小白鶴週報有經驗的學長姐接受他們的訪問,讓他們可以在學長姊身上得到編輯的經驗與技巧,老師鼓勵學生自願接受訪問,結果有2位學生泓和瑀自願,這兩位學生在過去一年參與小白鶴週報編輯,經驗十分豐富,在一小時的訪問中,身為學長姐的他們,提出許多編輯時要注意的事,以及可以做為主題的題目,甚至還分析了學校中每個主任、老師擔任的行政職務,寫到相關的新聞問誰才能得到答案,在許多細膩的地方給了很多有用的想法及建議。

  其中三年級問到遇到的困難及解決辦法時,瑀邊提出他們的新聞曾經重複刊登,出現連著兩周出現一模一樣的新聞,想不到竟然有三年級的學弟提出:「是雲水書車哪一篇嗎?」這讓學長姐很驚訝!已經間隔一年還記得他們寫過的新聞內容,可見這些學弟妹是真的認真地閱讀學長姐用心編輯的小報呢!他們提出因為重複的新聞刊登,讓他們開始思考,並討論了不要再重複刊登的方法,果然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的失誤,希望學弟妹也要注意,新聞會越寫越多,要小心避免這些問題。

指導編輯技巧

  小朋友很想知道到底一篇週報如何能完成?小學姊們又用了一節課的時間,指導了學弟妹如何打開電腦的軟體編輯,示範如何打字、修改字體、貼圖等基本技巧,小朋友教小朋友,果然切入重點,分享的都是他們編輯了一學期的功夫,在短時間內直接說明重點,學到了這些技巧,我們在開學第三週,資訊教室快速重新開張為樹林報社,開始了小學生週報編輯。

想像:蒐集資訊

別人的周刊(報紙)長什麼樣子?

  在開始編輯之前,我們一起思考我們的周刊是什麼樣子?小朋友思考不出來,唯一的印象只有中廊看到的學校週報,小朋友提出要帶報紙來學校大家一起來看看,但大家家裡也都沒有報紙,老師只好提出可以上網搜尋一下,一定可以看到報紙的樣子,我們找到了一些網站,都是關於報紙的,老師提問如何分辨這些資料來源是可以信任的?小朋友們提到先前教室有人送我們國語日報,大家覺得國語日報應該是不錯的,所以如果網站中是以國語日報為主要介紹,應該是不錯的網站。還有網站中不會跳出奇怪的廣告畫面,都是知識性的介紹和認真做事(讀報、工作)的畫面,應該也是好的網站。老師提到如何分辨網站的來源可不可靠,可以從網址列做簡單的判斷,政府網站(.org)與教育網站(.edu)的可靠性高一些,不過小朋友的判斷也不錯,先看看網站裏頭提到的內容,再比對幾個網站的內容,就可以知道資料可不可以相信。

料來源:郭玉慧的讀報教育之旅http://www.walkone.com.tw/blog/?user_id=nie

為週刊命名

  孩子們討論一節課後,決定了風火輪週報的名稱,原本取名獨輪車,是因為學校有獨輪車的社團,但是感覺會被誤會是專門報導獨輪車的專刊,此時鴻突然提出風火輪的名稱,老師很好奇的追問,你們知道風火輪的意思嗎?孩子們提出「是李哪吒的法寶,跑得很快,像是孫悟空的觔斗雲那樣。」說得真好!那麼為什麼要取名為風火輪呢?老師提醒如果報紙的名字也具有好的意思,那會讓人感覺是一份連名稱都精心設計的報紙,小朋友想了想,提到輪也有學校獨輪車的意思,真好!有學校的特色!「風」呢?速度很快像風一樣,所以才是李哪吒的法寶,那我們的報紙為什麼要快呢?喔!要把消息很快的傳達給大家,那「火」呢?小孩們想了許久,想到了火熱、熱門,把大家想知道的最新消息寫出來。於是「風火輪週報」在大家集思廣益的拼湊下誕生了。

實踐:開始來做報紙

小學生週報編輯(第一循環3-12週):

  在開始著手編輯報紙的第一步,我們先參考市售的報紙編排方式,看看我們要先準備什麼,從學長姐那兒獲得了許多編輯技巧,小朋友們 躍躍欲試,但實際上坐在電腦前,才發現自己完全沒使用過電腦操作起來也沒有學長姐操作的那麼簡單,連最簡單的拼出注音符號,都要在鍵盤上找很久,小朋友們覺得有一點挫折,紛紛向老師求救。老師說明現在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完成打字,例如:利用不同的資訊產品來完成文字的書寫,像大家手邊的平板也可以用來打字,提到用平板打字小朋友便熟悉許多,而如何將行動載具裡的文字與電腦中的文件串聯,又引起了小朋友一陣討論,他們發現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把文字轉到電腦上,只要用帳號相互串聯,很多東西都可以互相傳來傳去,小朋友第一個想到的是Teams,這是小朋友熟悉的會議軟體,小朋友也用它來相互傳遞訊息,就是一個很好將文字相互傳送的工具。老師也分享了一些常用的方法。例如iPad的記事本與照片透過AirDrop可以快速傳送分享。

分享:分享總編心得分享編輯方法

小學生週報編輯(第一循環3-10週):

  三年級上學期的小朋友,開始漸漸脫離對注音的依賴,同時也開始進入學習寫作的中年級,他們不會分段,標點符號也時常忘記加,更別提數不清的錯別字了,因此每一次上課,小朋友們光要把自己的一篇新聞順利完成,都非常艱難與急忙,更別提完成報紙的版面編排了!。

  第三週開始,短短的兩節課根本不夠小朋友使用,老師提出問題,最要求快速的風火輪週報,卻沒有辦法把當週的新消息傳送到讀者的手中,好像不能稱為風火輪喔!小朋友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風火輪報社開始運行後,好像沒有原本想像的那麼輕鬆,該怎麼讓每週的報紙順利發行呢?

  如果每週的兩堂課每一個人都能夠把自己的新聞寫好,那麼只剩下排版的工作需要完成,要完成順利發行的工作,就必須要有人加班。例如利用課餘的時間來完成排版的工作。結果每個小朋友都很樂意加班,尤其是利用中午午休的時間來加班,但這卻不是老師希望看到的,這表示風火輪報社的效率不夠,無法如期完成才需要加班,然而班上仍然有許多應該要學習的課程,如果能夠不要用到課餘時間,或許才是有效率的方法。因此大家商討過後,決定每週由一位同學進行排版的工作,並確認每個同學新聞的正確性與錯別字,再做第二次的確認,這樣一來,每個小朋友五個星期才需要加班一次,感覺更有效率了。因此每個星期的這位同學,所擔任的工作是實際上報社的哪一個職位呢?我們請小朋友與實際的報紙對照,這個整理新聞和排版的工作應該就是總編的位置,所以大家決定要讓這位辛苦的加班同學榮登總編的寶座,而總編,大家搶著做。因為主編感覺很帥氣,可以修改大家的文章、決定新聞的順序,還能決定報紙的風格。

  每週上課前五分鐘,由總編跟大家分享自己上一週排版的發現,包含學到的新技巧、發現的新問題、與希望同學修正的地方,讓每一個同學都可以站在總編的肩膀前進,成為越來越厲害的記者。

實踐:找尋解決方法,如何讓紙更優質?

小學生週報編輯(第一循環3-10週):

  連續幾週,小朋友把自己每個星期所看到最特別的事情做成新聞報導,無形中觀察力跟敏銳度增加了,可是,如何能讓所寫的新聞更優質?這些消息是正確的嗎?該如何求證呢?舉例來說,介紹每週的社團活動內容與時間,該找誰確認正確性呢?小朋友提出社團活動是由教導處的姜主任安排。應該找他沒錯,老師認為小朋友的判斷很正確,所以鼓勵小朋友在做每則新聞之前,應該去求證,像是找姜主任訪問做確認,就是很好的方式,小朋友們也翻閱市售的報紙,發現幾乎每則新聞中都會有人說話,來加強新聞的可靠性。小記者們在發布一則新聞前,一定要做到查證,以免不小心做了假新聞,導致風火輪週報信譽不佳,因此每一則新聞小記者們便時常進行訪問,寫的內容越來越可靠。風火輪週報也有了許多固定的忠實觀眾。

  新聞中偶而會提到學校小朋友的名字,偶然的時間,一年級的小朋友宣與導師對話中提到希望自己也能有機會被新聞報導,因為他很喜歡組積木,他很想問問學校有沒有要舉辦積木比賽,一年級導師決定轉達給風火輪小記者這則消息,讓記者去幫忙追新聞,小記者很樂意做這樣的工作,感覺可以代表學生去反映問題很新鮮,除了重新訪問一年級的宣了解他的訴求之外,還到辦公室去詢問相關老師有沒有計劃舉辦比賽?想不到得到了很善意的回應,原來學校的行事曆中找就有積木比賽的活動,小記者的詢問幫小朋友們提早知道了這個消息,這則新聞成為了當週風火輪週報最熱門的新聞。

  小記者們發現原來記者不只是紀錄發生過的事,還可以在媒體中傳達民眾的想法,或者是詢問還沒發生的事,讓觀眾能夠提早知道。因此不只是積木大賽,小記者們還調查了,全校最喜歡的球類運動,更接受六年級畢業生的請托,向學校表達希望能有躲避球比賽的活動,而躲避球比賽也在學期末順利地展開,完成畢業生的夢想。

實踐:找尋解決方法,如何讓報紙更優質?

小學生週報編輯(第一循環10-17週):

  週報的編輯慢慢進入熟練的階段,每週都有不同的新鮮事被報導,當然每週也都有小記者找不到新聞主題,而到辦公室找新聞,詢問老師有沒有新鮮事可以寫,然而,風火輪成立的初衷是什麼呢?老師在學期進行到一半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要做風火輪週報呢?引導著小朋友回想起開學時大家為了解決社區不知道學校發生的事,才想到製作定期的報導,讓社區及學校家長能夠知道學校所做的事情。那如何知道社區及學校家長已經透過風火輪週報而得知學校的消息呢?有什麼方法可以確認?

  小朋友決定進行風火輪週報最大的調查,小記者們先檢視第一期到第十期所有風火輪週報的內容,分類歸納出小記者們所寫的新聞類型,製作成統計表格到各班進行調查,請小朋友選出喜歡的新聞類型。從回收問卷的統計中,小記者發現小朋友們最喜歡小記者張貼學校還沒發生的事,從風火輪週報得知新消息會讓人期待拿到報紙。小記者也發現儘管每個報導類型統計有高有低,但都有一定程度的擁護者,讓小朋友們10分開心,覺得風火輪週報獲得學校小朋友的喜愛。

小朋友們也延續先前學長姐的方法,到社區張貼風火輪週報,讓社區更多的民眾知道學校的消息,原本的委托者校長,也表示風火輪週報幫學校傳達了許多的消息,社區的民眾明顯的對學校有善許多。

分享個人歷程分享

我的努力與我看見夥伴的好(17-21)

  開社一學期的風火輪小週報,儘管每個星期都急急忙忙(感覺擔任記者要在期限內出刊真的很辛苦!),但是這些從未體驗過的歷程,想必小朋友一定很有感,而三年級的孩子在省思與紀錄上尚無法深入,老師僅提出幾個方向讓孩子們去表達,如:覺得自己做得最好的新聞,看到同學做的很棒的新聞,還有未來想做的新聞等等,讓孩子反思回顧一學期的學習,發現經過一個學期勇敢地進入辦公室、教室訪問師長及小朋友後,每個小孩都變得超級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