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樹林里

水鳥專題報導

希望是一個由學生主導的專題報導

  樹林的孩子生活環境單純,學校與家的活動空間幾乎占了全部的時間,這裡的孩子幾乎不補習,都是在學校待到晚上6點才回家,因此由學生主導專題報導仍然需要試探性的鋪陳,例如讓孩子廣泛感受社區周遭的環境及人事物,不同的季節有了什麼變化,那些花草植物開了?那些動物出現了?還有那些農漁產品種植或收成了?哪裡的景觀改變了......等等,由與學生平時的各種課程與課餘互動,密切的觀察可以成為專題的可能性,尋找引發學生興趣及動機的可能,從上學期「風火輪週報」開始,大量的引導孩子們張開觀察的大眼睛,將看到的成為新聞報導記錄下來;課餘時間,也不定期的與孩子一起走訪社區、看看社區文化景觀、聽聽流傳在社區中的故事。

【第1~4週】感受:主任上學期帶我們去賞鳥

  這學期三年級的孩子進入挑戰更大的主題~「專題報導」。究竟什麼是專題報導?我們一起上網查詢,找到了很簡單,學生也能理解的的定義:就某特定的主題所作的深入報導。如:「這電視新聞所做的專題報導,普遍引起大眾的迴響。」 所以這學期我們的學習方向應該是尋找一個大家想要深入報導的主題,在學期學習結束,結合書面、簡報及口頭報告,做一個公開的報導。

  小朋友提出了幾個他們覺得可行的主題,如白鶴陣、五營、洋香瓜等,阿翰也提出上學期主任帶各班小朋友到附近的魚塭中賞鳥,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覺得就是水鳥了!「而且主任拍到很多不同的鳥!」經過表決之後,水鳥主題無異議通過,大家想邀請姜主任來訪問,了解更多關於社區水鳥的資訊。

訪問姜主任:充實水鳥相關知識

  設計題目與準備訪問工作花了學生2節課的時間,除了鼓勵不同的學生擔任訪問者練習膽量與發問技巧之外,也鼓勵其他學生在主任的回答中發現問題,進行追問,做一個會思考的實踐者,發現經過了一學期小記者的練習,小朋友訪問與追問中聚焦主題的能力提升,2個主要的訪問同學負責唸出大家預設的題目,或許是水鳥的主題引起大家的興趣,每一個題目都延伸許多追問的題目,甚至想跟主任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一堂課下來,連問到提問單一半的題目都不到,因適逢午餐時間,大家只好先暫時告一段落。這一次的訪問整整用了2次的課程,期間主任介紹到先前蒐集拍攝的照片所製作的樹林水鳥圖鑑,及相關書籍介紹,孩子們對水鳥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知道樹林里鳥兒們的相關知識,除此之外在接下來的實踐中也有了明確的方向與參考依據。

【第週】想像我們想做怎麼樣的專題報導?

  小朋友們開始思考我們的專題報導呈現的方式,原先大家提出的想法很零散,無法有所共識,此時翰突然提出要拿出來主任與老師借大家的書來翻翻看,看看裡面都怎麼介紹,哪些是很多書都有提到的項目?這些項目如何排列?聽到了這個意見,心裡著實覺得欣慰,老師跟學校及圖書館準備的參考書及終於派上用場了!原本相互爭吵,也因為參考書籍內容這個無法讓人反駁的理由,大夥兒慢慢有了共識,翻閱著書,我們要報導的項目內容一一浮現,順序與目次也訂好了。

  大家決定以樹林水鳥圖鑑為依據,每個小朋友認領2~3種鳥類,每一種鳥類都要依照大家討論出來的內容與項目蒐集資料,並依照討論中排列出來的順序呈現蒐集資料,再將蒐集好的資料做成精美的鳥類說明,依據科目來分類,集結成冊。

  方向一致,就開始實踐!

【第12週】實踐做一份鳥類專題報導(一)蒐集資訊

決定鳥類專題的分工

  由多方資訊整理成一份鳥類專題報告,對三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一件挺辛苦的工作,對不太認識鳥類的孩子們來說,從認領2~3隻水鳥開始,不只需要學習分工,還要練習與同學討論、協調及相互退讓、輪流選擇等,每個人對於鳥類喜好各有不同,有某幾種鳥類總是特別惹人喜愛,能製作自己第一首選鳥類的報告是讓人欣喜的事,但是如果不如己願,也要學習接受次要的選擇,最後不管選擇的是不是自己原先希望的,都要將工作用心完成。

  接著我們開始了歷時4週的蒐集資訊時間。雖然大家手邊有6、7本關於鳥類的書,只是同書名都只有一本,總是有幾本特別讓小孩們喜愛,搶著翻閱,針對喜愛的書,老師已經從市圖書館借到另一本,但仍然不敷所需,加上一直重複翻閱、摺書,總是擔心書籍因此損壞,我們決定先將大家要的資訊影印下來,讓小孩們想要的資訊可以人手一份,做起資料來就更快了!

將書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至於要印那些呢?大家把每本書需要的頁數用便利貼登記,寫上自己的姓名及需要印的頁數,老師則負責將大家紀錄的頁數影印給大家參考,過程中仍然得提醒孩子們影印是幫忙我們方便閱讀及整理,每一本書都是作者一字一字累積的辛苦結晶,我們不能因為任何原因竊取別人的智慧財產,在整理完資料之後,這些資料必須銷毀並不得占為己有,並必須標註出處與作者姓名。確認學生理解之後,我們便開始從書海中累積知識,將片段訊息聚集。

或得從文章中判斷哪一些是屬於大家訂定的哪一個分類項目,


【第13~16週】實踐:做一份鳥類專題報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