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訂彈性雙語課程廊帶-走讀樹林(立足樹林、漫遊府城、接軌國際)
一、 走讀樹林(早點遇見你、大台南公車Blue 21、寶貝熊以英語進行實際對話與採買、鎮煞塔、寶安宮......)
Let's Visit Shulin Village (探訪樹林社區)
(一)你/妳認知中的樹林社區有哪些在地文化特色?那些特產?還有哪些景點與建築物呢?
從剛開始到現在一連串課程脈絡架構下,孩子們可以藉由分組討論分享他們眼中所看到的樹林,例如:洋香瓜、紅蔥頭、虱目魚、寶安宮、樹林國小、寶貝熊、鎮煞塔、早點遇見你......等,而當今天我們要向外國觀光客介紹該如何來到樹林時該搭乘那些交通工具?又該搭乘哪一條顏色的大台南公車來到樹林呢(blue line?red line? brown line? yellow line? green line?)?你覺得那條顏色的大台南公車和七股所處的交通地理位置有關嗎? 我們又該如何教導外國人查詢大台南公車的路線與時刻表呢? 那位在樹林社區又有多少個公車站牌呢? 它們又分別位在樹林社區的哪些地方呢?
此次課程也融入之前藝文瑋婷老師的手繪繪本、薰苹老師結合雙語帶領孩子們進行的家鄉3D藝文作品、易霖老師帶領已畢業的六年級們製作的線上白鶴文物館(gather town),並在踩點前於課堂中實際具現化;而在進入社區的中心信仰-寶安宮之前,我們也讓孩子們思考說寶安宮會有那些廟宇中常見的文物和建築物(例如:門神、牌樓、拜拜、白鶴陣......等),而我們又該如何將這些文物和建築物以英語去表達呢?
大朋友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跟著我們來趟輕旅行吧!
(二)Road Safety (交通安全教育)
小朋友們,課程中為何要融入交通安全教育呢? 喔~原來在接續的課程中我們會帶領大家要進行社區踩點的活動;當我們出校門口時,你們知道道路上那一條又一條的白色線條是什麼嗎?而佇立的那一根長長的東西又是什麼呢(有紅色的燈、黃色的燈、綠色的燈,有時候又是以小紅人或是小綠人呈現)?
踩點前,讓我們跟著小鶴一同探遊由易霖老師當初帶著孩子們一起設計的社區地圖,以及藝文老師於今年暑假帶領孩子們手繪的社區地圖;從地圖中你/妳認識那些樹林社區景點?而平常上學日你又是搭乘哪種交通工具到學校的呢? 此外,過馬路時除了不能嬉戲之外,為何還要揮揮手(是在和來往的交通工具問候嗎?)、等紅綠燈時為何需站在距離第一條斑馬線約後面三步呢?
樹林國小校訂雙語課程結合實地探訪與實作,讓英語不單只有紙上談兵,課程設計除了5W1H、Bruner螺旋式課程理念、跨領域素養導向教學...等外,融入的活動(無論是英語歌曲、影片、踩點、探究、手繪、分組合作)與教師鷹架到同儕鷹架的搭建皆有其隱藏的意義;此階段的交通安全教育中教師帶領孩子們將英語歌曲""Red light, Green light""具現化的遊戲活動與背後的涵義又是代表什麼呢?
(三) 七股區樹林里的中心信仰為寶安宮,廟宇中祀奉的主神為康府千歲,而護衛著康府千歲聖駕的武陣為「白鶴陣」,2022年樹子腳的白鶴陣登上雙十國慶大典讓世界看見臺灣獨有的傳統藝陣與歷史文化,進而認識這位於臺南偏鄉小鎮的社區-七股區樹林里;而位於樹林里社區中心的「樹林國小」,肩負著這歷史傳承……
長期以來默默耕耘與投入「小白鶴陣武術練習」、「看見家鄉」等活動與計畫,並將孩子們平日辛勤練習的過程錄製成影片,且輔以英文字幕參加德國慕尼黑專案,目的是為了向外國人介紹白鶴陣。
此次走讀社區的其中一站我們來到了寶安宮,不同以往的模式,再多日進行脈絡性課程與活動後,實際帶領孩子們來到當地信仰中心踩點,並將以往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導覽活動改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模式;那這次活動是如何進行呢?再帶領參與此次夏日英語樂學的孩子們於廟宇參拜康府千歲與其他神明,並告知此次的來意以及與廟方工作人員禮貌性致意後,便讓孩子們進行分組與分給每位孩子一張集點卡和電子手繪板,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須主動探究與分享自己認知中的寶安宮與課程所學內容,並將這些元素(例如: 牌樓、門神、白鶴、童子、匾額、龍柱、石獅子......等)繪出且以英文表達出來,當每組正確完成該項任務後,老師們便會給予孩子們通關註記,待集點卡中每一關的任務全部完成後,便可回到學校兌換精美小禮品一份。
走讀的路上我們也將之前所學的交通安全教育(例如: 過馬路時揮手,有助於身形相對較矮小的孩子們可讓駕駛人行經路口時看見他們的身影、紅燈停綠燈行......)、樹子腳景點(例如: 南營、早餐店......)以英語表達出來並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最後,我們也不忘了要搭乘哪一顏色的公車來到樹林 (Which bus can we take? We can take the blue line bus. )。
(四) 另一站我們在姜主任的帶領下,前來揭開五營的神秘面紗,什麼是五營呢五營其實是守衛地方廟宇與社區的重要兵馬,各個方位分別代表著不同的顏色以及神獸意象( 例如: 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等 ),寶安宮的五營與其他地方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由紅磚砌成約十幾層的樓塔;每位孩子聽完主任的導覽後,需以英文表達出相對應的方位與顏色,且將各營約略的位置於手中的地圖標註,最後再將今日所學的課程做彙整。
(五) 走讀樹林-番外篇
雨水,滋潤了大地,也孕育出多樣的物種;歷史的變遷,滄海桑田,但卻留給這片土地豐饒的人文特色與文化。
樹林國小的課程脈絡經歷不斷的淬鍊和修正,且加入外師的一同參與,與這片土地的關係逐漸密不可分,猶如一蕊花墜落地,需要經歷時間的印證和細心呵護,才能從風吹日曬雨淋中成長蛻變;社區中心信仰-寶安宮,內部雕刻得栩栩如生的木雕神尊出自於藝師陳啟村,陳啟村老師同時也是七股人,並於2020年獲得國家工藝成就獎、人稱炎師的杜牧河,在他精巧手藝的捏塑下,大殿兩旁的泥塑神像彷若注入了天地靈氣,令人望之油然而生恭敬的心、廟埕前的龍雕石柱在藝師董炎山的巧手雕刻下,如同老師的一生經過潛沉、醞積,並於適當的時機聲名鵲起-飛龍在天。
一手創立白鶴陣的庄長-黃大賓,他的祖宅附近雖已蔓草荒煙,但從遺留下的斷壁殘垣不難想像當年雕梁畫棟、門庭若市的景象;有著臺灣第一香美譽的西港香,便是由樹林白鶴陣擔任護衛神轎的任務,和樹子腳白鶴陣有著如同袍情誼關係的武陣則為-土城蚵寮仔角白鶴陣。
科技的進步帶給人們便利性,也讓鄰近的鄉鎮村落逐漸走向繁榮;位於七股義合的大合溫室,將科技自動化管理系統導入自己栽種於溫室中的洋香瓜,每年更是重要節慶的伴手禮,鄰近的七股工業區於完工後也將創造上萬個工作就業機會。
清風徐來,伴隨著繾綣的漣漪,通往童鶴人家民宿路上兩旁漫天飄落的櫻花雪,正是粉嫩盛開的花旗木,片片像天使一樣美麗的雪絨,鋪滿一路的芬芳,令人婉約在這怡情的風景裡;映入眼簾迎接著我們的依然是笑臉盈盈的樹林社區理事長和擔任學校家長會長多年的阿基師,手工自製、口感溫潤綿密的豆花,讓人一口接著一口,欲罷不能。
二、 家鄉美食菜單設計與推薦(你認知中的台灣美食? 你認知中的家鄉美食? 實際設計菜單與價格,融入簡易英語作介紹,並票選你心目中第一名的家鄉美食)
家鄉美食推介以5W1H思考架構(包含水平&脈絡性思考)引領孩子們逐步進入課程內容,最後將習得內容與夥伴們共同應用並做呈現。
孩子們再教師導引的過程中看到美食圖片會啟發他們想到何種美食,但這時就開始讓他們去記這些英語單字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孩子們藉由分組討論並以電子手繪版去呈現自己認知的台灣美食,緊接著帶領他們了解如何以網路搜尋正確的資料(e.g. 臺南市民英語資源網),然後再回頭修正最初查詢的單字(這過程先不否定孩子們找尋到的資料,而是以類似action research的方式帶著他們共同學習,最後再逐步放手讓他們自行探究)。
此階段課程完成後,教師便會以聞名台南的小吃美食下去帶領孩子(e.g. fish thick soup),並詢問孩子們在這道小吃製作的過程中除了老師呈現的這些食材元素外,還有可能會有那些其他並未提到的元素?接著融入改編的英語歌曲""Do you like broccoli"" 去帶領孩子們將單字和句型做結合並唱出來,最後再將詢問學生這道小吃可能的價格會是多少? 且以I Spy 的活動方式讓學生達到複習的效果。
第三階段的課程內容讓各組進行台南在地小吃美食菜單製作,每組再自行設計的菜單中以中、英文並陳,並標註每道菜的價格(類似自己開店當老闆,然後設計每道菜餚與每道菜餚的價格);當各組介紹完自己設計的菜單與推薦一道心目中理想的在地美食小吃後,老師便讓每位孩子們自行票選最喜愛的小吃美食,而榮登此次人氣王的小吃美食就是---聞名國際的"珍珠奶茶",最後我們便將孩子們的夢想佳餚變成眼前真實的一道菜,再來我們還會有哪些有趣的課程呢? 敬請期待
三、 立足樹林、漫遊府城、接軌國際-
(一) 認識家鄉&在地特產與文物(高蹺鴴、紅蔥頭、洋香瓜、黑面
琵鷺...)
(二)彩繪樹林(家鄉地圖設計與彩繪)
放手讓孩子飛,打造夢想實現的舞台。
樹林國小校訂彈性課程不是片斷性知識,而是真正貫徹了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runer的螺旋式課程。
樹林國小一路從校本繪本、校訂彈性課程(校本繪本、彈偵、彈網、彈創......),再到自然焌程老師&藝文薰苹老師聯手打造的自然美學課程,帶領孩子們從神的視角(空拍)認識樹林社區景點、特產與七股的自然生態,過程中,搭加了孩子們的學習鷹架;緊接著Teacher Winny & Tony的英語小小導覽員課程分別帶領不同年段的孩子們以英語導覽樹林社區(其實我們的英語導覽從平日課後英語、寒假營隊......就開始在進行囉!)。
鷹架的搭建絕非一人、一時、一地就可完成,速食與囫圇吞棗所看見的學習成效只是短期的,但真正的伸展跳躍(ZPD)則是需要眾人合力完成。
課程中除了帶領孩子們以導覽員的身分用英語向觀光客介紹樹林,我們也帶著孩子們從樹林走向國際,並培養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與眼光去看所處的世界;每一面旗子代表著每一個地方背後的歷史文化,河流孕育著一個地方文明的起源,飲食開啟了外人對在地文化的認識。
繼上次我們將孩子們票選並榮登冠軍榜的在地小吃美食變成人手一杯的珍奶後,這次,我們將帶有異國風情的飲食直接呈現在餐桌上;人手一片pizza,挑動的不單是你、我的味蕾,更多的是帶領孩子們逐步認識這國家的緣起。
美麗的口號大家都會喊,但是「立足樹林、漫遊府城、邁向國際」卻是直接在樹林具現化
*備註:
1.課程設計概念: Bruner順序性與科技整合課程(inter-disciplinary)模式
2. 課程融入: 雙語、情緒管理、在地特色與文化、大台南公車、交通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實物與應用......
3. 教學目的&教學策略:
(1)培養孩子主動探究與分組合作能力,藉由組間互動討論與實地踏查,完成教師所賦予的任務
(2) 融入多模態(Multimodality Pedagogy)教學方式,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能逐步了解目標字詞和目標句型,並實際應用到生活情境
4.教學材料與資源: i-pad、電子手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