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社區的民眾不知道學校的事情?

來自校長的煩惱    三年級彈性課~創意市集

探求與感受~發現問題

來自社區的質疑與校長的煩惱:社區民眾表示,不知道樹林國小的學生到校後到底在學習什麼?因為無法從任何地方得知學校訊息,社區的民眾多為中老年人,沒有上學校網頁了解資訊的習慣,所以認為樹林國小沒有發展,紛紛將孩子轉往外學區就讀。 

  面對社區對學校的不了解,我們如何透過社區民眾能了解的書面文件,讓他們明白學校的課程與特色?

釐清問題:校長的擔心是什麼?老師的擔心是什麼?

三年級的孩子剛進入中年級生活,需要較多的引導,才能理解委託者的感受,因此除了撥放委託者的委託影片之外,需要較多的對話跟引導,才能理解對方為什麼擔心。

看完影片之後,老師說明了校長到社區去的目的是招生,希望更多人來樹林國小念書。泓接著說:「可是我們今年一年級只有一個學生。」師:「所以你們知道校長有多擔心了吧!」我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所在的學校被否定,因為那感覺自己也被否定了。

提出這樣的說法,連老師都有了很深的感觸。

老師接著詢問上學期轉學來的:「你覺得我們學校給你的感覺怎麼樣?」

:「我們學校很好,有很多以前學校沒有的東西,老師也很好

品一星期就有3次,放學還有包子和饅頭,還有烤地瓜。」這孩子看到學校在滿足孩子生理需求上的優勢。

:「我們學校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台PAD。」

「我們以前學校都沒有。」

問了這學期轉過來的:「我們學校也沒有吃地瓜。」

:「所以你們覺得呢?」

:「我們要讓社區的人知道我們學校很好。」

發展初步蒐集資料構想

師:「怎麼辦?沒有人知道我們學校很用心,小朋友學習了很多,學校也很好。而且我們明明都已經把很多照片和影片放在學校的網站上,為什麼他們都不知道?」

:「因為他們沒在看呀!」

:「他們就看不懂呀!他們沒有在上網的,都在樹下下棋。」(委託簡報中我們呈現了一張民眾在樹下乘坐的畫面)

:「那我們常常拿PAD去找他們,給他們看。」(果然是可愛的小孩,看來她已經感受到校長的擔心,開始想解決問題。)

師:「可是我們平常要上學,如果常常拿PAD去給社區的民眾看,沒辦法好好學習,社區民眾會不會真的覺得我們都沒有好好學習?」

:「那就叫他們來學校好了!」

老師問其他孩子覺得這樣好不好?

馬上說:「不行啦!他們不會來的,他們沒有在上網,也不知道怎麼操作,而且就算來了,回去也不會用,那以後也不會用。」

老師趁機加了一句:「對阿!他們說他們平常都沒有在上網的,只看電視和報紙。」這孩子拋出了另一個困難點,卻串聯出了另一個孩子的對話。

:「那我們就做他們會看的報紙呀!」引起全班歡呼!不需要表決,從孩子的表情和動作就能知道,他們找到了一個感覺不錯的方式!

蒐集資料

「太棒了!那什麼是報紙呢?你們看過報紙嗎?

  小孩一陣靜默,紛紛提出:「我家沒有。」這是在老師預想的狀況下,畢竟現在大概也沒幾戶家裡有訂報紙了,老師打算下次買一、兩份來讓孩子翻翻,順便認識一下什麼是報紙。

小小聲地說:「我家有,我可以帶一些來。」真是太好了!有小朋友主動提出可以提供真的很棒!

師:「那我們下次一起來研究怎麼做報紙!」

  果然下一次上課,不負眾望,帶來了2張報紙,我們攤開報紙,讓孩子各自找一篇自己喜歡的報導,唸出大字給大家聽。

  有人唸了關於疫苗不足導致大排長龍的新聞,也有碳酸飲料喝太多可能引發痛風,更有小孩唸出了洗潔精標榜能洗得很乾淨的廣告詞,引起大家大笑,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印引導孩子們去了解報紙裡頭放了什麼,既然我們要做報紙,要對報紙有一些認識。老師打算在教室中放一些報紙,方便孩子們在製作的時候查詢。

那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

泓:把學校的大事情放上去。

瑀:我們要列印很多張。

恩:寫很多樹林國小有,但是其他學校沒有的事。

軒:課間活動也可以寫。

原:謝我們學校有包子和地瓜的事。

這些孩子知道報紙中要放對學校有利的事。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做這些,就是校長和老師希望的嗎?他們認為這是好方法嗎?」

宥:「我們做他們平常看的報紙,一定是好方法!」

師:「你們不覺得應該要確認一下嗎?如果真的是好方法,也可以順便了解一下校長或老師希望我們做什麼樣的報紙。」

  所以我們開始討論如何跟老師問問題,以及跟易霖老師說我們的想法。

  大家陸續想了一些問題,我們將相同的問題放在一起,方便負責訪問的人訪問,接著便是聯絡訪問者。

  原來要去邀請人來接受我們的訪問是很困難的事,推選出了兩個膽子最大的小朋友,準備進入辦公室邀請,老師認為這是大家的事,要求其他的小孩也要一起進去壯膽,我們練習一下如何有禮貌的邀請,還相互套了對話,邊利用大下課時間出發。拖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勇敢推門進入,小孩連說話都會發抖,幸好老師人很好,很乾脆地答應我們的邀請,讓我們的計畫可以繼續下去。邀請完畢,負責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都快嚇死了!幸好老師答應了!」

  所以之後的課程我們便開始練習訪問當天要注意的事項與工作分配。

在工作分配討論出來之前,大家好像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覺得什麼工作都沒問題,一旦工作分配討論完畢(自己簽名認領的),壓力來臨,開始紛紛提問:「我的工作該做什麼?」

老師對說:「有禮貌的把問題大聲問被訪問的老師。」

說:「那問題呢?」

老師:「我們不是討論完了?」

說:「我沒有拿到問題紙。」

老師:「會印出來,每人一張。」

:「我不會記錄。」

老師:「就是把你聽到的答案記下來。」

:「我有很多字不會。」

老師:「用任何方法記錄下來,注音也可以、畫圖也可以,如果來不及,我們可以再來看錄影的影片。」

:「我不會用攝影機。」

老師:「那我們現在來學。」

恩:「我不太會看國字,很多字不會。」

老師:「那怎麼辦?。」(識字量少的擔任訪問者,要說出問題中那麼多字,真的挺吃力的。)

說:「我們分工合作,你先選你會的,或事先把注音寫上,到時真的不會念我再幫你。」真是好孩子。

  三年級的小朋友雖然剛上中年級,不過人小膽子不小,一個個穩穩的,訪問時少了平常上課的吵雜,卻多了穩重,感覺得到每個孩子再訪問的過程中都想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做好。平常配合度不高的很有攝影師的架式,用心的把每一個位置的工作狀況都拍照下來,細心的別好麥克風,煞有其事的指揮大家訪問開始,而小心翼翼地看好訪問稿中的文字,清楚的說出來讓受訪者知道。孩子們把上一節課提出的學習需求課程中學習到的科技設備應用直接表現出來,感覺這些自己提出的學習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從中也明白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從而提出需求,規劃學習是可行的。讓我想到杜威「做中學」的實踐,教師在課程中的定位開始由主導轉變為引導,那條風箏線的鬆緊拿捏,是老師一直要努力的課題。

  接受訪問的易霖老師很期待學生用小朋友的觀點來看學校,小朋友常常看到大人所看不到的地方,寫的內容也常是小朋友感興趣的。

在訪問工作結束後,易霖老師給小朋友們很大的空間,方式不拘、內容不拘,只要跟學校相關的訊息都可以當做文宣內容。

  因此孩子們開始規劃我們的第一封文宣。

  大家一起研究文宣中應該要有的資訊,我們的文宣標題?工作人員?照片和文字如何編排等等,光是標題大家想了又想,泓提議小週報大家覺得太簡單又沒創意,一些不相干的名稱又覺得沒意思,軒提出了黑面琵鷺週報,大家連聲叫好。原以為就這樣定下了,宥提出了:「為甚麼不叫白鶴週報?」哇!感覺好有社區特色呀!小朋友們真有觀察力。此時提出了想法:「白鶴週報感覺是大白鶴,是不是小白鶴週報較好?」真是好到不能再好了,集體表決通過

  於是分工完成後,有人開始畫標題,喜歡畫圖的小朋友提供班上沒拍到照片的人符合主題的插圖,大部分的孩子對於電腦編輯躍躍欲試,不過打字、插圖、版面編輯同時需要克服,困難度十分高,加上剛升上三年級,國字也認識不了幾個,鍵盤打一個字有時超過一分鐘,該如何是好?沒關係,慢慢來,我們手「腦」並用,有人用手寫掃描,有人語音辨識,有人慢慢敲打,都是好方法。當每個小記者完成自己的新聞之後,每週由一個自願的孩子擔任主編,可以個別詢問老師困難度較高的部分,一方面學習編排版面,也幫同學修改錯字,將圖文排在適合的地方。第一週,就由有過打字經驗的瑀先開始,瑀對文書處理軟體不陌生,藉著瑀完成稿件的說明,孩子可以從瑀身上學到許多簡單的編輯方法。

  第一篇小白鶴週報在大家似懂非懂的狀況下產生,只是緊接著過一個星期又是要出刊的日子,對文宣事務還很陌生的孩子面對這樣緊湊的初稿時間,突然卡住,幾個孩子想不到主題,也有完全忘記怎麼使用電腦,總編也是對電腦完全陌生的孩子,導致第二週小白鶴就開了天窗,來不及出稿了,老師也決定不出手幫忙。瑀主動提出願意再繼續擔任總編,不過老師認為主編的工作能讓每個孩子操作到記者做不到的事,還能一對一詢問編排方式的技巧,因此老師仍然覺得只要有同學志願,就應該讓他來試試。所以第二期小白鶴週報,我們決定延期出刊,也因為如此,我們多了兩個星期的稿件,感覺第三期應該能順利提早完成,不用再急急忙忙,如此一來,每個星期理論上就會有剩餘稿件留用下一期使用。

  第二期的主編由宥擔任,他面對到一個問題,稿件似乎太多,而原希望能加入的邊框圖案很大,放上去之後與文字重疊,看起來很不舒服,宥怎麼排都不滿意。加上原因為是手寫稿,所以需要佔很大的空間,稿件也太擠了。利用課餘時間排了許久,老師不得不下提示:「主編的工作有時候就是必須取捨。」再三考慮,宥提出想把原地手寫稿留至下期,但是原寫的祖孫週訊息偏偏應該是即時新聞,要盡快刊出。宥決定先刪掉自己的文章,他說:「我的是每週都會做的活動,下週再放沒關係。」我想他是不希望因為取捨下造成同學間的衝突和紛爭,好偉大的主編呀!至於混亂的邊框,宥提出想法可否將上面很混亂的地方切掉?老師覺得這是很關鍵的一個選擇,既想留下同學的圖,但又想解決混亂的排版,宥提出了很棒的想法(當時他還不知道電腦是否有此功能),這也是老師希望大家都來當主編的原因,看到的點一定跟小記者不同。經過裁切,版面變得乾淨許多,我想下回上課的主編分享,他會有很多感想,並且要好好說明他版面上的抉擇,希望同學能理解。

  孩子們陸陸續續完成每週的小白鶴週報,有時當週來不及,我們會兩週才出一次,從每週的創意克讓孩子觀察校園的人、事、物,並用資訊工具記錄下來,配合圖片、照片,與人互動、訪問了解事實,忠實紀錄等。由每週的主編的分享中,小朋友學到不同的技巧。

到社區早餐店張貼小白鶴週報

  週報編輯進行得越來越熟練,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我們做了這麼多小白鶴週報,你們確定社區民眾真的知道樹林國小的訊息了嗎?

  小朋友陷入思考,泓提出:「可能只有我們學校的家長知道......」為什麼呢?因為只有發給學校的小朋友帶回去......」

宥:我們應該發更多出去......」那要怎麼發?

恩:拿到樹林寶安宮去發?」那我們一直在那裏發就沒辦法上學了,那樹林社區的民眾一定覺得我們小朋友不認真學習,都一直在社區走。

恩:「啊!早餐店!附近那加早餐店每天都好多人,我們去那裏張貼!」

瑀:那我們要把小白鶴週報加上『樹林國小』,不然沒有人知道是我們做的!」原來小朋友發現我們的小白鶴週並沒有加上校名!

於是我們將所有小白鶴週報都加上學校名稱。

  對於張貼早餐店的提議小朋友都拍手贊成!老師把這個提議提案給學校,學校決定出錢幫我們做一張海報可以張貼在早餐店,老闆是我們的畢業學長,同意我們張貼!

約定一個週五的早上,我們小朋友走路到早餐店,張貼我們辛苦完成的小白鶴週報,並幫老闆打廣告,要大家都來早餐店吃好吃的早餐。

越來越多的新聞,小記者寫的新聞竟然重複放上去了!!

  第6期的小白鶴週報,發生一件嚴重的事,主編竟然不小心把上一期已經刊登過的新聞重複放在下一期的週報當中,導致「雲水書車」的新聞被刊登了兩次,可以已經發行出去了,無法再收回,小朋友提出檢討為什麼會出現同一篇新聞?之後越來越多的新聞,如何避免不小心寫了別人寫過的新聞,小朋友一起提出討論:

1.問其他小記者有沒有寫過

2.總編要記得檢查。

3.要去看小白鶴週報,每個人都要看。

  老師說這些方法都很不錯,但是重點是小朋友一定要做到,中廊就張貼著每一期的小白鶴週報,我們身為小記者,更要去關心,不能只看自己寫的新聞,其他的新聞也要關心,尤其是主編擔任最後確認的任務,一定要仔細。

如何確定社區的民眾從小白鶴週報中得知樹林國小的訊息?

  學期慢慢進入尾聲,老師帶著全班回歸一開始的委託,我們如何確定社區的民眾已經得知樹林國小的訊息?有什麼辦法可以得知?

  經過一個寒假,我們回收從早餐店和社區寶安宮回收回來的調查表,發現早餐店和寶安宮都有許多人都看過我們的小白鶴週報,學校許多消息,因為貼在人多的地方,一定會有很多人看到,這些消息比只有學校內的小朋友和家長知道好多了!我們希望之後的學弟妹要繼續把學校的消息散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