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分工、確認方向、訂定時程表
今天是六年級第一節創意市集的課程,課程一開始,我們先跟孩子說明一些應該遵守的課程規範,希望孩子可以遵守。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選擇策展人,剛開始詢問孩子是否有自願,這班的孩子都不敢舉手,因此我推選了前後兩屆的班長,讓孩子來票選擔任策展人的人選,另一個則是擔任副策展人。決定完策展人與副策展人之後,跟孩子說明這次的委托,請孩子邀請委托人,來跟大家說明委托的內容,過程中,我們也將委托人的內容用攝影做成紀錄,方便日後的委託確認。委托人說明完之後,我們開始訂定我們的工作期程,我能盤點了行事曆,這學期應該有16週至15週的上課時間,可以讓我們完成整個專題,老師說後面要預留四週,進行個人歷程紀錄的整理與數據分析,因此我們決定12月10號為我們的發表,預計下週邀請姜主任(真正的委託人)來進一步確認委托的內容,利用四週的時間進行資料收集與方案確認,並跟委托人進行方案的報告,若有需要修正就進行調整。方案確認之後我們會有四週的時間來執行方案,一週的時間要來預演,這部分就是我們的初步的時程規劃,下週會進行表決確認。最後的時間老師要我們各組討論一下,針對委托人提出來的委托,是否有可以解決的想法,討論後的想法使用LoiLoNote 錄音來進行繳交,這些資料會在下次上課進行討論。
2024/09/10確認委託,初步盤點
策展人利用下課時間找老師,討論下一節課要進行哪些討論事項,老師告知策展人上課先進行上進度的確認,並規劃採訪分工的事宜。因此策展人在上課時就先報告上週的進度,並且讓各組進行分工確認,以及分工內容的討論,確認完之後,我們就出發至寶安宮進行採訪,我們這次出動了三台攝影機,以及三部iPad,進行相關的紀錄與素材收集,採訪的地點為寶安宮正殿前,這部分的目的,是要確認委托人的委托事項,訪談結束之後,我們就到學長姐規劃的白鶴文物館,聽姜主任為我們導覽,導覽的過程中我們也開始收集相關的資料,包含照片及導覽的內容。導覽結束之後我們就回到學校,老師帶領我們回顧剛剛委托人所談的事情,讓大家分享提出的看法,透過大家所提供的想法,進行發想的交流,看看哪些方式是可行並且符合委托人的需求。
2024/10/08學習QR Code、確認導覽點、整理資料
副策展人報告上週的進度,從孩子的分享中歸納出,孩子大都想要用QR Code來進行導覽的設計,不過部分還是對QR Code如何製作並不清楚,因此老師分享了網路上,免費製作QR Code的軟體,以及QR Code可以支援的相關功能,讓孩子對於QR Code的製作與功能有概念。接下來我們盤點學長姐之前收集的相關資料,學長姐完成的資料,包含寶安宮的建築藝術特色,以及寶安宮裡面的一些藝術大師,我們先將這些導覽的點盤點出來,然後再給全班討論分工,透過網路協助幫忙找尋相關的資料,老師也利用A I寫了一個機器人,讓我們將找到的資料餵給A I機器人,A I機器人就幫我們整理出一篇通順且國小學生看得懂的文章,我們只要校對文章內的資料是否正確即可,校對完成再將文章貼到老師提供的Padlet上,進行資料彙整,完成我們的文檔收集。
2024/10/15理解導覽與導覽問題、確認點分工
課程開始策展人先進行上週的進度報告,我們找了網路上11筆的QR Code導覽應用資料,來進行分工,每個人負責閱讀一份資料,主要注意這網頁內容提到的的QR Code應用,是如何應用的,對象是誰,特別之處在哪,閱讀完後,提供舞台讓孩子上台進行重點分享。每個孩子針對他看到的內容,分享QR Code的應用方式以及特別處,也提出好奇的地方,透過討論大家會給予不同的想法,慢慢在腦海中,凝聚出我們要導覽的模式。我們導覽模式的共識是什麼?老師帶著我們展開討論,在民眾看到的第一眼,需要呈現那些資訊?導覽是耳朵在聽,眼睛在觀察。因此如何讓眼睛快速找到聽的內容,是我們這次要挑戰的重點,在11筆的QR Code導覽應用資料中,我們找到一種還不錯的方式可以試試。最後我們進行了導覽點的分工,大家選擇2個自己有興趣的點,來協助確認文字資料是否正確,或是需要調整。
2024/10/21副策展人-學習做導覽手冊
在課堂上有跟孩子們提到,我們整理的資料可以做其他的加值應用,下課時副策展人跟我聊了一下,我們決定利用課餘時間來進行,將這一次的資料進行彙整、編輯,希望可以整理出專屬於寶安宮的導覽手冊,放學後副策展人就過來找我,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手冊的編輯,育賢老師也給孩子在版面的編排上,很寶貴的建議,提供副策展人明確的方向。
2024/10/22呈現方式確認、轉音檔、宣傳(1)、盤點照片
策展人進行上週的進度報告,並和其他孩子討論展場上QR Code的呈現方式,孩子討論出導覽牌約12cm*5.5cm,使用有厚度的板子印製,要能防水;內容部份,要有耳機、55屆、作者,讓家知道是誰做的,還要有名稱與簡要的內容說明,以及line編號與QR Code,這部分透過大家的表決同意,及開始依規格製作。老師指導我們如何將文字透過AI轉成語音,完成解說音檔,大家一起分工,部份的人員幫忙找照片、分類照面;宣傳組則製作宣傳海報,完成之後跟夥伴分享,老師協助將海報放置FB粉絲團進行宣傳。
2024/10/29討論12/10發表方式
今年六年級孩子的專題是要幫寶安宮架設導覽系統。現階段孩子已經將導覽資料整理好了,今天邀請委託人來協助檢視孩子們的構想。因應不同的客源,孩子在這次的導覽系統研發了兩款導覽系統,孩子在報告中說明研發的原因,也大致跟委託人進行了報告,並分享這次導覽系統的延伸學習。另外也由副策展人跟委託人針對寶安宮的導覽手冊進行報告,委託人最後也給予了建議,建議孩子可以為老人家增加閩南語的導覽內容。
2024/11/05練習閩南語導覽,邀請完成手冊初稿,更新line@導覽系統資料
策展人進行上週的進度報告,說明今天的工作內容,出發至寶安宮學習閩南語導覽,姜主任使用閩南語教孩子如何進行導覽,孩子利用工具進行錄音,將主任的閩南語導覽內容記錄,方便回家進行導覽練習,我們也將閩南語的導覽聲音檔放置雲端,方便大家使用學習。我們也至活動中心邀請里長,為我們即將出版的樹子脚文史彙整導覽手冊寫序,並完成封面與封底的設計,過程中主任也跟孩子說我們做這件事非常有意義,他會找機會邀請局長,看看是否能幫忙寫序。也同時將line@與蹦世界導覽系統的資料,進行補齊與修正。
2024/11/12錄製閩南語導覽、導覽牌如何固定、報告內容架構
帶著孩子到影印店,學習與店家溝通需求,並聽取店家的建議。六年級的專題進度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並且導覽牌的設計也已印製拿回來。今天將孩子分組來完成各組的工作,一組孩子練習閩南語的導覽稿;一組孩子進行導覽牌內容的檢視,確認每個導覽牌上的資料是否正確;另一組則是思考當天發表的簡報內容。透過分工來協助這次任務的完成,也讓孩子依據自己的專長來協助專案的進行。部分孩子在討論完簡報內容分工後,透過會議進行說明,來讓大家認同,最後進行表決確認分工。老師帶著孩子至日星文具,挑選適合的黏貼導覽牌的裝備。
2024/11/19做ppt、固定討論、錄製閩南語導覽
策展人報告上週進度,與本週主工作事項,並將上週於文具店看到可行的固定方式帶回討論。固定的方式有很多,但怕會破壞廟中文物,因此在固定物的選擇上,以不破壞寺廟文物為原則,討論結果因地點來思考如何固定,以適合的方式來進行使用。在覽牌的部分老師度,與本週主工作事項,並將上週於文具店看到可行的固定方式帶回討論。固定的方式有很多,但怕會破壞廟中文物,因此在固定物的選擇上,以不破壞寺廟文物為原則,討論結果因地點來思考如何固定,以適合的方式來進行使用。在導覽牌的部分,老師分享星期日在故宮看到的導覽牌呈現方式,與孩子進行討論,發現我們的導覽牌有幾個部分需修正,說明文字太小,是否需要說明文字?故宮的導覽牌編號以數字為準,並有標示內容適合年長者或小孩,這在閩南語的部分或許我們可以學習,用年長者進行標示,編號部分英文大小寫切換對年長者或小孩來說困難度頗高,討論後決議修改成故宮模式,用數字方便年長者或小孩使用。最後進行報告ppt的製作與內容的討論與修正。
2024/11/26完成ppt、宣傳
我們先確認要報告的PPT,透過老師的引導,告訴我們報告的重點在哪裡,用我們報告是比較容易抓到重點,好老師也給我們每個人練習的時間,模擬上臺分享增加我們的實戰經驗,並且在分享的過程中給予我們指導,分享完我們就開始錄製邀請的影片,並且利用課餘的時間將導覽系統的資料做修正,將最新的資訊放入導覽系統,也利用時間拜訪了廟方,商借場地,說明當天的流程頓,以及需要的協助,並且邀請廟方一起出席參與我們這次的發表活動,除此之外,我們也開始進行了第2次的宣傳活動,第2次的宣傳除了平面宣傳之外,我們也錄製了影片進行宣傳。
2024/12/03預演、布置場地、確認流程、完成邀請卡
今天到寶安宮為了12/10日的分享活動,進行場地布置,我們也將導覽牌放置於白鶴文物館,讓大家當天可以試試我們設計的導覽系統。除此之外,我們還模擬了當天的分享,並且排練了當天的流程,很多同學都非常緊張,因而說的有點不順,希望他們當天可以說得順利。回來學校後我們就針對當天的流程進行修正與討論,確認邀請卡,因為時間較趕,請老師協助幫忙邀請委託人參與。
2024/12/10發表、導覽系統體驗
六年級的專題課程在寶安宮白鶴陣文物館進行發表活動,感謝廟方、里長、學校同仁、觀課老師的幫忙,一起來聆聽孩子的分享與成長。這次孩子運用學長姐蒐集的資料,結合踏查蒐集的資料,透過AI的幫忙,順利完成了寶安宮的導覽手冊,以及兩套導覽系統,。過程中也邀請社區耆老一起來體驗,蒐集大家的體驗資料作為日後的調整與修正。
2024/12/17回饋資料整理
這節課最主要是讓孩子進行數據的統計,將上一次的問卷質與量化的數據進行整理,老師引導孩子如何將整理好的數據數位化,透過Excel將數位化數據變成圖表,讓數位化數據可以可視化,以便進行後續討論。
2024/12/31解讀數據、撰寫心得
六年級的專題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我們引導學生把分享當天的數據進行整理。今天就是要使用當天觀眾給予的回饋數據,完成一篇具可信度的文章,我們提供每個孩子當天的質性與量化的數據,從全班的數據分析來引導孩子學習數據解讀,當孩子會解讀全班數據之後,再讓孩子依自己的數據來進行解讀、分析,並完成當天發表的心得。
2025/01/07個人歷程分享練習
問卷回饋指出「動線標示不足」與「語速稍快」的問題。學生初看數據只覺得沮喪,我帶他們用Excel將建議做排序,再評估改進難易度;孩子很快提出在入口增設教學立牌、語速降低0.2倍的可行方案。這段經驗提醒我,反思不只是「寫心得」,而是教孩子把質性回饋轉成下一步行動。
yilinteacher專題心得分享
我們從委託人那裡得知,社區的寶安宮白鶴陣文物館缺少導覽人員。於是,我們訪問了兩位委託人,並錄下訪談過程。回來後,我們透過影片確認他們的需求,整理並了解共同的想法,確定寶安宮真正需要的幫助。
在這次的專題中,我們大量使用了數位媒體來收集、整理和呈現資訊。例如,我們錄影訪談,確保我們不會遺漏重要的細節;我們也查閱網路資料,學習如何使用 QR Code 建立導覽系統。過程中,老師特別提醒我們,網路上的資訊不一定正確,因此我們需要比對不同來源,確認內容的真實性。這讓我們學到了如何判斷資訊的可靠性,避免誤導大家。
接著,我們開始分工討論,親自到寶安宮盤點相關資源,並進行初步的提案分享。大家很有默契地提出使用 QR Code 建立導覽系統,也整理了學長姐們以前收集的資料。過程中,老師指導我們利用AI 人工智慧來整理資訊。我們也上網查閱 QR Code 導覽的應用方式,在小組中分享,最後決定最適合的做法。方法確定後,我們分工整理資料。
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內容可以做成導覽手冊,方便學弟妹學習導覽,也解決了我以前練習導覽時的不便。於是,我向大家提出這個建議,大家都覺得很棒,於是我們開始設計導覽手冊。同時,我們也學習如何設計宣傳海報、利用 AI 將整理好的文字轉換成語音檔,並嘗試讓 QR Code 掃描後能夠播放語音,幫助不方便閱讀文字的長輩們。
為了讓導覽內容更符合需求,我們邀請委託人來初步了解我們的規劃,並請他們提供意見。他們提到導覽牌上的字太小,閱讀起來不方便;希望導覽內容能使用閩南語;也希望能邀請阿公阿嬤一起參與。我們根據這些建議進行修改,並請委託人指導我們閩南語的導覽內容。
修正後,我們與影印店溝通,印製設計好的內容,並進行校對。同時,一些組員負責錄製閩南語導覽語音檔。當導覽系統快完成時,我們開始設計成果發表的簡報,老師希望我們能清楚呈現導覽系統的製作過程。我們還錄製了邀請影片,並進行第二波宣傳,邀請大家來參加發表會。
在宣傳導覽系統時,我們學到了媒體的影響力。老師提醒我們,社群媒體可以幫助推廣活動,但我們也要注意內容的正確性,避免誤導觀眾。因此,我們在發布資訊前,會先確認內容是否清楚、用字是否恰當,並請老師和委託人協助審核,確保我們的導覽系統是有價值的。
活動前一週,我們提前預演並佈置場地,確認活動流程,也設計了邀請卡。這次的活動完全由我們自己設計,當天來了很多來賓聆聽我們的分享。我們介紹了導覽系統的發展歷程,並回答大家的問題。最後,我們還帶大家進行導覽體驗,社區的阿公阿嬤也熱情參與,讓我們感到非常開心!
活動結束後,我們整理大家的回饋,並用電腦進行數據分析,學習如何將數據視覺化。老師也指導我們如何解讀數據,並讓我們撰寫專題心得。他特別強調,要引用數據來增加心得的可信度。在最後一堂課,我們每個人分享了這次專題中的收穫和成長。
這次的專題讓我們學會如何運用創意、科技和互動設計,打造一個自助導覽方案,幫助來到寶安宮的遊客和社區居民更了解建築特色、藝術精髓和文化故事。即使沒有導覽人員,大家也能透過 QR Code 享受完整的文化體驗。同時,我們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媒體工具,提升資訊判斷力,並以負責任的態度傳播文化內容。這次的專題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感受到科技可以讓文化傳承變得更有趣、更有影響力。我很開心,這次的學習能夠為社區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