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看見家鄉回流小導演徵選
預計要拍攝的故事?
我們是楊忻瑀、楊宸硯、莊旻泓、王大澤,現在就讀樹林國小和竹橋國中,去年參加看見家鄉拍了蚵博文出動,讓我們對於一直為家鄉努力的人覺得很佩服。這一次想要跟大家說關於潘先生和陳居士的故事,他們同在七股的這一片土地上,種植出肥美豐碩的洋香瓜和小番茄,我們想讓大家看見他們如何克服七股這片鹽分過高以及貧瘠、受傷的土質,還堅持兼顧友善環境與無毒的種植方法。
2024/03/16二訪番茄園
這次報名了看見家鄉小導演活動,孩子預計針對為七股努力的農民發聲,想了解七股的土地靠海,相對較貧瘠、鹽分也較高,不力於種植農作。我們想了解,種植的部分,是否有人可以克服土地貧瘠、鹽分也較高的狀態,發展出有效且具特色的種植模式,也想了解這類的農民都如何看待這困境。這次是第二次訪問番茄園,陳居士為了友善環境,用時間與不放棄的實驗精神改變七股這片貧瘠又重鹹的土地,三月中了番茄園中的番茄依然非常的多且甜,居士分享了他如何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用盡心力善待土地的歷程,聽完他的分享也讓我感受到,當我們認真善待土地時,土地也回報他豐碩且甜美的果實。
2024/03/25看見家鄉小導演聚會-回顧洋香瓜的採訪,學習抓採訪題目
去年採訪洋香瓜的潘先生,有些孩子並沒有參與採訪,因此藉由影片回顧,讓孩子重新回憶,也讓新加入的成員可以對這次的主題有所了解,從觀看影片過程中,也讓孩子思考如何擬定訪談題目,讓孩子從影片中抓出可以訪談的重點,從題目討論中讓孩子對訪談題目的擬定先有概念。
為什麼七股的洋香瓜會越來越少?
洋香瓜生長的週期、流程、步驟?
為什麼想種洋香瓜?
種植洋香瓜之前在做什麼?
您種的洋香瓜跟其他人的洋香瓜有何不同?
讓洋香瓜品質變好的方式?
為什麼想用機器來控制?
為什麼想到會用直立式的方法來種洋香瓜?
為什麼洋香瓜越來越貴?
種植洋香瓜遇到的困難?
2024/03/26看見家鄉小導演聚會-學習用圖盤點影重點(影片訊息轉圖)
昨天請學生思考潘先生與居士的共通點,學生提出了堅持、關愛,從孩子提出的主題,我可以感受到孩子對於訊息的掌握度不足,還無法掌握潘先生與居士的交集,因此帶著孩子利用心智圖軟體進行影片訊息的盤點,透過影片訊息轉圖的方式,讓孩子聚焦訪談的焦點,透過對話加深孩子的印象。
2024/03/28看見家鄉小導演聚會-盤點資料
2024/03/30看見家鄉小導演聚會-洋香瓜採訪
今天主要採訪種植洋香瓜的潘先生,潘先生提到以往樹林這地方種植很多的隧道式的洋香瓜,那時候空氣中都瀰漫著洋香瓜的香氣,因為病蟲害的關係,讓農民損失很多的錢,也因問題無法解決,隧道式洋香瓜的風景就因此不見了,為了重新找回兒時的記憶,潘先生開始研究洋香瓜的種植,歷盡七年的努力,現在採用直立式的種植方式,產量也越來越穩定,過程中孩子也針對洋香瓜的種植進行了提問,潘先生也協助孩子解決了心中對洋香瓜種植的疑惑。孩子在這趟的採訪也收集了不少的素材,也更聚焦要拍攝的內容。
2024/04/05看見家鄉-初階營隊
今年看見家鄉活動主要由五年級的孩子組隊報名,在臺北明志科大經歷三天的初階培訓,學習拍攝紀錄片的技巧,並聚焦討論要拍攝的主題,並且在培訓最後一天進行發表。這一次孩子討論的主題為「鹽地綠寶石」,講述的是七股的洋香瓜產業。感謝潘先生的幫忙,願意讓孩子進行拍攝,也讓我們有機會介紹溫室種植的洋香瓜,如何減少病蟲害,應用科技進行田間管理…等,期待看到孩子今年度作品。
2024/04/12看見家鄉-居士番茄園(鬆土、拆支架)
今天居士爺爺示範了翻土與拆支架,一到現場我們就看到居士爺爺就帶著家人開工拆支架,把番茄的枝葉拿掉,為下一期的番茄做準備。我們也看到各種顏色的番茄都掉在土中,居士爺爺跟我們說,這些掉在土裡了番茄可以當作肥料。居士爺爺已經有年紀了還示範鬆土給我們看,鬆過的土好像蛋糕一樣,一踩就會陷下去。
2024/04/13看見家鄉-居士番茄園(踩土)
今天在帶著孩子來拍攝,鬆完土後的情形,也順便紀錄鹽分地帶的田地狀態,居士爺爺也是非常熱情的帶我們去田中拍攝鬆完土後的情形,過程中也跟我們分享他為何這樣做,有鬆土與沒鬆土的差別,我們也到旁邊的田中感受、比較兩邊土的不同,真的落差很大,居士爺爺的田,土非常鬆軟;隔壁一班的田地,土比較硬,上層有沒水、龜裂的情形,我們也看到田中的鹽分。
2024/04/13看見家鄉-洋香瓜田(授粉)
前幾天接到通知,可以至大合溫室拍攝洋香瓜的授粉情形,約定的時間一到,我們就前往溫室拍攝。剛進溫室我們就發現,2週不見洋香瓜的苗株長的好高,部分洋香瓜苗株都開花了,從與潘先生的對話中,我們才知道洋香瓜的花有分雄花與雌花,授粉時可以用毛筆沾雄花的花粉,放到雌花的中心,毛筆不能濕掉,濕掉花粉就不好附著,每株洋香瓜會經過挑選後,最後都只會留一顆長大。
2024/04/28資料蒐集
今天我們到大合溫室進行資料收集,這次紀錄的重點洋香瓜的成長,在這一次紀錄的過程中,我有發現有些葉子已經開始枯黃,詢問潘先生才了解,原來是這顆洋香瓜得病了,我嚇了一跳,溫室已經包著非常緊密了,病菌還有辦法進來,這真是太恐怖了,我馬上用攝影機將得病的狀況記錄下來。
2024/05/01大合溫室參觀
今天我們帶領學校的老師到大合溫室進行參觀,了解農業怎麼樣跟科技結合,潘先生透過簡報的方式讓我們了解農業的轉型,以及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也帶我們實地到溫室去做參觀,了解溫室洋香瓜的生長狀態,也讓我們品嚐了溫室中培育出的洋香瓜,溫室種植的洋香瓜真的好甜,皮也很薄,真的非常好吃。
2024/05/05洋香瓜棉製作
今天我們去體驗洋香瓜綿的製作,這是我們期待已久的體驗,潘先生將溫室中小柯的楊香瓜摘下,製作洋香瓜綿,他有一台非常厲害的機器,可以將洋香瓜削成薄片,削出來的薄片非常整齊,而且非常的薄,我們戴上手套就開始製作洋香瓜綿,這是我非常難忘的一次體驗。
2024/05/18拜訪居士爺爺的小鐵羊
利用時間拜訪陳居士,了解小鐵羊怎樣耕田,孩子對於這個非常感興趣,一直在提問,因此帶孩子過來拜訪陳居士,讓居士爺爺跟孩子解說,感謝居士爺爺爺爺的幫忙,讓孩子可以更了解小鐵羊耕田的過程。
2024/05/20洋香瓜故事架構與訪談討論
2024/05/23農會初次拜訪,溝通訪談事宜,並詢問老照片
2024/05/26洋香瓜收成
2024/05/26看見家鄉-線上開會
2024/05/27看見家鄉小導演-訪問農會
2024/06/01小隊輔來訪
2024/06/01原鄉踏查影展
2024/06/02拜訪農會介紹的瓜農
2024/06/14陳居士關水
2024/06/20洋香瓜鹽地拆架
2024/06/22緯誌導演第一次到校授課
2024/06/23旻弘家空拍
2024/07/01回流線上營隊-發表
2024/07/02回流線上營隊-配樂課
2024/07/02回流線上營隊-外拍課
2024/07/03回流線上營隊-海報製作課
2024/08/12-13看見家鄉導演到校
2024/08/16公視影展
2024/08/17看見家鄉理事長來蘆竹溝
2024/08/17看見家鄉理事長來蘆竹溝
2024/08/30看見家鄉聚會-討論採訪事宜
2024/08/30美印台南
2024/08/31看見家鄉採訪-百佳老師
今天進行看見家鄉的採訪活動,我們透過線上進行採訪,今年度拍攝的主題是心中的家,描述的是家與土地的關係,也闡述了環境改變,人無力挽回的無奈。透過引導,孩子也在慢慢地整理這個在地的故事,也能說出自己對於土地的看法,我們覺得這些故事都發生在我們的周遭,相信看到這一個影片的人,一定會產生跟我們一樣的共鳴,孩子們都非常專心今天的採訪活動,也在線上跟採訪者進行了對話與互動,感謝採訪者願意花時間陪伴樹林的孩子。
2024/08/31陳居士~翻土
2024/09/01陳居士~種番茄苗
2024/09/03旻泓爸爸觀看影片
2024/10/26看見家鄉成果分享
我們的努力就是想看到孩子在成果展的笑容。從沒想過,孩子可以拍出這樣的影片,獲得好多導演的讚賞,感恩所有人的努力與幫忙。這次是第五次帶孩子參與看見家鄉,也讓我明顯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很喜歡這個計畫,帶著孩子認識自己的家鄉,用孩子的角度說家鄉的故事,讓大家從影片中了解這些故事。今年度非常感謝緯誌導演與意婷導演、隊輔蝦與芋頭的幫忙,讓孩子在這次的學習獲得很大的成長。
2024/12/14原鄉踏查
2024/12/28抵家影展
抵家影展去年在成大舉辦,今年來到樹林寶安宮舉辦,更接地氣、更在地化。感謝里長與寶安宮、發展協會…等社區單位的支持,讓活動可以順利完成。這次影展播放了「心中的家」、「蚵博文出動」兩部樹林孩子拍攝的影片,也上拍攝的孩子上台分享拍攝的心得與心路歷程。結合力量,創建孩子各式各樣的舞台,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感謝大家支持。
學校進行地方創生的課程已經有一陣子,這次結合以友善土地方式種植的居士番茄,搭配果凍、梅汁,開發出「晶凍鹽地小番茄」來參與這次市集活動的擺攤,在孩子的介紹下,阿公、阿嬤吃完都覺得非常好吃,市集還沒結束,所有「晶凍鹽地小番茄」就被拿光,感謝陳居士的幫忙,讓我們有機會為地方創生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