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7月24日
養出一隻布農雞,永康文健站結合傳統智慧打造高齡照顧新模式
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近年來在長照政策的支持下,文化健康站成為原住民族落實長照政策的關鍵角色,因此如何再因地制宜且符合當地文化脈絡的基礎之下,落實長照政策,儼然為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攜手面對的課題。「以長者為主體的文健站管理方案:從餐飲面向推廣原住民傳統醫療保健」在原民會、衛生福利部與臺東縣政府合作之下,以台東9個部落文化健康站作為示範點,嘗試讓文健站長者踏出文健站硬式的建築載體,透過耆老的傳統智慧復耕生態、勞動復健人群並且飲食提升健康。
今年度,永康、賓朗、南興、福文、建和、嘉蘭、拉里巴、長光、都蘭等九處橫跨臺東的文化健康站,在臺東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透過與國立臺灣大學張育銓教授合作,嘗試以餐飲面向推廣原住民傳統醫療保健。永康文化健康站將部落族人提供的兩分地搭建成為傳統taluan與雞舍,以布農族耆老養殖雞隻的模式,將酪梨與芒果的落果調製自然飼料、鄰近鳳梨田的鳳梨皮提供雞隻啄食、以及切為細塊部落種植的玉米等過去視為農業廢棄物的自然資源,轉換成為養殖雞隻的健康飼料。將傳統智慧結合循環經濟落實於布農族雞隻的養殖,真正實踐無碳生活與適合不同地方文化脈絡的高齡照護模式。未來期待透過文化健康站的引動,建置部落自主且具有布農族傳統知識的小型養雞場。
臺東縣縣長饒慶鈴特別於雞舍完工當天,以新同學的身分與文化健康站的耆老,共同參與神聖的一刻,並且聆聽文化健康照的長者分享過去布農族養殖雞隻的傳統知識系統,以及與長者動手將酪梨去除影響雞隻生長的果皮與種子,融入飼料中調配成自然健康且循環再使用的飼料,最後將雞隻放入雞舍後正式啟用。縣長表示臺東高齡人口日益增加,臺東縣政府也嘗試整合不同部會的資源,轉換成為適合臺東發展的高齡照護系統,期盼在不久的將來,生活在臺東的部落長者都能在文化健康站獲得尊重與照護。未來雞隻販買的收入也將納入文化健康站的班費,形成另一種高齡照護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