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曉嵐 (萬年草)
圖片|荒野親子團竹三團
地點|汀甫圳沿岸(公道五至建中路)
日期|2024年12月14日
入冬以來的天冷,我們帶著熱誠的心來參與汀甫圳之散策。由醜泥怪繪本為開場,這是一本探討人與河流關係的繪本,故事內容從農耕時期到現代工業,聽了很有感觸,也非常符合我們這個年代的成長背景,會想再看第二次。我們散步也欣賞四周的路樹與風景,五色鳥在台灣欒樹上啄的樹洞,苦楝樹的果實是野鳥們喜歡的食物,光臘樹為什麼沒有鍬形蟲來食取? 汀甫圳旁除了路樹,其他的生物是否能有更多樣性的機會? 孩子們在這裡成長的記憶,難道只能是一條臭水溝嗎?
在我們隨行留影中體驗這樣的生活浪漫情懷時,也得到了許多省思,更認同關心生活周遭環境是可以起身行動的日常。大家對生活周遭的關注與反應,是能督促政府單位去重視的。
我們一起聽"醜泥怪"的故事,跟著阿名一起面對城市河流的困境,發現百年前的過往,感受河岸自然生活與人文美好。
除了故事很吸引人,講故事的志工也很吸引我,尤其可以感受她對故事的喜愛與熟悉,還搭配標準的閩南語講述,真的很合適。
我們還解鎖了醜泥怪的名字亮點"米多力"="Midori" (綠色,綠兒) 。
苦楝果實退去黃金果皮,是美麗的橄欖球形狀的齒輪種子。
汀甫圳非常貼切故事裡描述的六大關卡:傷心湯、水泥刀山、喚飲迷宮...等等,這時我們正聞到陣陣惡臭,看見一群群紅蟲泡在汙水湯中。
我們的家門前有小河,小河周邊有生態,我們也存在生態之中,該如何去思考我們自身跟河流間的關係,並如何與河流共生共存呢?
建功國小的孩子們也關心著家門前的小河與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