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獅山藤坪古道
文/秋月蒼鷺
圖/鷦鵻、長頸鹿、珍妮花、秋月蒼鷺
在幾天的炎炎烈日後,今早的小雨讓氣溫稍微轉涼,非常適合戶外踏青。藤坪古道早年以盛產黃藤而得名,除鎮山之寶”鴨腱藤”外,沿途有各種藤類植物,步道採自然工法,以枕木、棧道及泥土山徑為主,地勢平坦好走,是一處豐富的藤類生態教育場所。一大早我們在紫嘯鶇像腳踏車急煞的長聲中,拉開了”藤雲駕霧遊獅山”的活動序幕。
我們分成兩小組進行解說,內容除介紹各種藤類外,也順便強調藤在森林中的重要性、藤和樹的差別以及藤這種軟骨頭利用那些攀爬方式往上爭取陽光等。A組的民眾享受的是VVIP級的解說,因為我們5位解說員安排只為一個家庭服務哦(5位成員)哦!
藤坪古道是先民砍黃藤的主要區域,黃藤在早期是本區的經濟作物之一,可以製作藤椅、藤桌等家具。蓮花仔細地解說黃藤的主要特徵,並引導民眾觀察他的攀爬方式,它的葉子和莖上的刺是否相同。
大家發現樹的根頸部有一顆嫩葉偏紅的植物,剛開始小朋友認為是這棵樹的葉子。蓮花引導大家觀察他是誰?原來叫做珍珠蓮,他是蔓藤植物沒辦法自己站直,只能用不定根的方式攀附在大樹身上,慢慢的往上爬!
大小偵探們出任務嘍!大家來摸一摸,感覺怎樣?媽媽立馬回饋往上摸和往下摸起來的感覺截然不同。長頸鹿說明這種植物是盤龍木,也是藤類植物哦!這個季節剛好是他的開花期,大家很幸運欣賞到他獨特的花型,讓人過目不忘。
走著走著,在石頭上也有植物攀在身上。他的葉子非常獨特,小葉後面有大葉。經過秋月蒼鷺的說明,原來他是葉柄特化成翼狀,像柚子葉的單身複葉而稱為柚葉藤。但他們完全是不一樣的植物,沒有親戚關係哦!
小朋友非常用心觀察,完全打開五感,用聞的、用摸的認真辨識老藤的特徵。蝸牛娓娓道來藤和樹的差別,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天生我材必有用,不管是人或動、植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吧!
認真的孩子,充滿自信和積極。一路下來,小朋友總是緊貼著解說員的身邊,不停的問、看、聽、想,原來自然界到處充滿驚奇。最後,我們用藤類的攀爬類型遊戲來做總結,讓民眾複習一下剛剛一路上剛認識的各種藤的攀爬方式。
我們先用圖卡複習一下剛認識的藤,先找到的人是贏家。再來是解說員說出植物名稱時,他們要跑到相對應的角落(攀爬方式),孩子們完全投入今天的學習。遊戲結束後,還意猶未盡呢!
兩個多小時的” 藤雲駕霧遊獅山”趴趴走活動,一下時間就過去了。不過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雖然不捨還是要說再見,期待下次荒野的趴趴走活動中,能夠再度相逢!謝謝本次活動的爸媽願意帶著孩子親近自然,踏踏青感受春天的美好,並沉浸在親近自然後帶來的心靈喜悅中!
最後感恩各位解說好朋友相助,使出渾身解數,讓民眾聽得津津有味,玩得興高采烈,活動才能順利圓滿完成,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跟大家合作!
※感謝協助的本次A組志工:蓮花、鷦鵻、蝸牛、長頸鹿、秋月蒼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