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楊小檗
活動地點 / 新竹分會
活動時間 / 2025-08-20
在還沒上課之前就已經有許多人推薦薩提爾工作坊,因此我相當期待兒童環境教育志工團隊培訓安排的這堂課程。培訓將薩提爾工作坊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課程在8/20週三晚上7:30~9:30,第二個部分在9/6週六的白天。
8/20週三晚上,老師並不是從薩提爾理論開始講起,而是先分享她的旅行經驗,再慢慢帶入薩提爾的實踐。
老師發現很多人,無論年紀、經歷、學識或國籍為何?他們都想在旅行中找自己,但生命最重要的旅行不在遠方,而是向內找自己(內觀)。
在自己所在的位置找自己。
▲圖說1:先定位。不論要前往何處,都要先知道自己在哪裡。
▲圖說2: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意識到,自己的每一步每一天都在旅行,感受到自己的選擇。
其實不論身在何處,我們一直在旅行,有時候會為了一片葉子或是一個小東西,短暫停留下來,這都是選擇。
每一時每一刻我們都在選擇,只是有沒有意識到。
▲圖說3:我們是否長期都對身體傳來的訊息已讀不回呢?
身體一直都在感受,只是我們還沒有捕捉到。
有時候為了求生,人的本能必須暫時關掉自己的感受。危機過後,我們可以感受到身體的恐懼、顫抖。
讓我們先靜下心來,透過呼吸,意識到身體,因為身體感受是最誠實的。
沒有感受也沒關係,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請允許自己沒有感受。
同樣的,在分享時允許自己拒絕分享,也允許別人拒絕分享,尊重每一個人。
▲圖說4:表面(水面上)看到的都是行為,譬如進入教室你選擇的位置。可以向內(水面下)觀察自己為什麼選擇這個位置。
薩提爾是諸多分析行為和心理的工具之一,但使用薩提爾分析別人之前,我認為應該要先分析自己。
先理解自己,感受自己的內心,最後才能理解別人。
期待9/6第二部分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