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運作民主體制下,媒體作為獨立於行政、司法、立法外的「第四權」,其功能無異有以下幾點,其一為表達民意,政府工作龐而雜,往往無暇分神挖掘社會問題,導致某些族群遭受忽視而無從反應,此時,媒體可匯聚民意,作為一發聲管道,進而引發輿論及社會大眾關注;其二為民眾與政府間溝通對話之橋梁且亦為民眾監督政府之管道;透過媒體報導,可使民眾得知政府相關政策的實施、施政者作為,除了滿足大眾知的權利外,亦能透過該監督政府政策是否合宜;其三,具教育群眾之功能;透過媒體傳播新知,推廣新科技新知識,如疫情時期之病毒介紹、檢測宣導、後疫情時期防疫須知等等,其四,民意形塑者;此係透過媒體主動形塑民意,拋出相關議題使群眾關注、討論。
近年來,「假新聞」的議題愈發嚴重,本應謹守客觀中立的「第四權」儼然成了不同政黨、派系、群眾間相互攻訐的武器。舉凡嚷嚷上口的網軍、帶風向、假消息等名詞出現,各大梗圖放送,這都預示著媒體功能及其專業性漸漸淪喪,當言論守門人不在中立客觀,其影響可謂至關重大,其一為民眾對媒體信任度驟減,轉而拒絕接收任何報導;其二,有心人士操弄媒體作為圖利自己的工具;其三,導致派系對立,分化國家整體認同與團結;其四,當輿論主導一切,進而可能導致社會大眾對於某些人、事、物皆帶著有色鏡片審視,使得不少自詡客觀中立的視聽者不覺間受到影響,重責產生「輿論殺人」、「媒體殺人」的悲劇。
媒體傳遞與識讀為雙向的,媒體人的主觀/客觀、視聽者的主觀/客觀往往有諸多不同組合,然而在今日訊息量爆炸的時代,媒體的報導有時為了競爭與即時性,對事實的發掘與報導無法知悉其清楚脈絡,有時甚至是冰山一角,此時若遇不理性的群眾,以訛傳訛乃至最終離事實的原貌將相去甚遠,因此,在此種情形下的可變項便是正在閱讀的廣大視聽者們,若大家秉持著「偵探」、「學者」、「科學家」的精神,真正去了解事的前因、後果乃至於未來可能的走向,那麼,即使遇到有所偏頗的報導,亦能從中查證,不被左右。
本次公民週以上述內容為發想,希望藉來賓分享與對談、與會人參與討論等形式進行,期許自講談中使廣大視聽者對於媒體識讀進行了解,應以何種態度來檢視媒體報導,又應以何種方法來辨識生活中源源不絕的廣泛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