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華寺屋瓦壯麗雅觀,攝/邱胤翔
位於三重東區分子尾的碧華寺為該處信仰之核心,其主祀神為釋迦牟尼佛,為一佛教信仰之廟宇,成廟至今約一百餘年,百年間,碧華寺也由地方小廟宇擴大規模逐漸廣為人知,所祭祀的神祇也由佛教信仰轉變為「佛、道、儒」合一。
碧華寺大殿入口一覽,攝/邱胤翔
碧華寺最早為1909年三重區分子尾地方上供奉釋迦牟尼佛之小廟,初名「百華寺」,1934年其創建者林木至南海普陀山之「隱秀寺」恭迎佛像九尊於此,至此往後,碧華寺之香火漸漸鼎盛,所祭祀之神祇亦愈多,漸感有擴建之必要,1946年林木等人又至隱秀寺進香,返台後著手進行廟宇規模擴建之工作,1949到1959年間將前、後殿、左右護室興築完成,並依林清敦先生建議更名為「碧華寺」,1979與1989年又陸續將後殿、前殿改建為四層樓之之建築,而成為我們現今所見之碧華寺。
若仔細參拜一圈,我們可以發現碧華寺所供奉除原先佛教神祇外,亦呈現多元化之特色,舉凡註生娘娘、太歲星君、玄奘大師、五鬥真君、三官大帝及玉皇大帝等道教神祇,還可見儒家信仰至聖先師孔子呢!
雖三重廟宇數量十分眾多,有「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之稱,但早年碧華寺與先嗇宮、太僕宮、一信堂等老牌廟宇齊名,甚至與先嗇宮、太僕宮並列三重區三大寺廟,吸引不少善男信女千里迢迢慕名前來朝拜,百年來至今仍香火不絕呢!
碧華寺屋宇上栩栩如生的雕飾,攝/邱胤翔
碧華寺地處三重區分子尾一隅,三重於清代至戰後初仍以農為主,多處仍是農村景觀,而分子尾一帶便是以種植、生產柑橘出名,早年碧華寺後方亦為一片柑橘園呢!
隨著二戰結束,三重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隨之而來的工廠以及漸漸興起的碧華布街,使廟宇週遭逐漸熱鬧喧囂,今日,其鄰近亦有校園、圖書館、商圈、大型購物商場等人口聚集地,可謂繁榮非常,坐落於此的碧華寺似乎為繁忙的街區增添了幾絲清幽,每每前往參拜,除欣賞殿堂中威武的門神彩繪藝術、肅穆莊嚴的神像雕飾、精緻的屋簷磚瓦外,絡繹不絕的群眾亦使我們感受到城市中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之感,頗為難忘。
引用資料:
台北縣三重市公所編,《戀戀三重埔系列四三重舊地名探索》(新北:新北市政府,2010)。
台北縣三重市公所編,《戀戀三重埔系列七三重寺廟文史》(新北市:新北市三重區公所,2017)。
https://jjhhdyjl.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html
撰寫人簡介:
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
是金門人也是三重人
喜歡四處拍照旅遊、探索地方風情、深入了解歷史人文之美
大學時曾與團隊製作「我的坑道神遊記」獲第九屆國際華文暨教育盃電子書創作大賽–大專組第三名
研究所任職吳三連史料基金會–史料彙整與加值服務(2020.10~2021.11)、科技部計畫研究助理(2018~2022)
現職為三重社區大學學務專員&專案課程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