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記憶中的幸福影城〉 邱胤翔
三重近年來變遷快速,工廠逐漸被辦公大樓取代、空地築起高級住宅、老牌電影院歇業,兒時熟悉的景物竟隨著年齡增長而陌生了起來,每當與親朋好友談起孩提時的趣聞點滴,彷彿走入那深不見底的時光隧道中,往昔的生活場景如同跑馬燈般一幕幕地閃過眼前。
同學聚會中,許久不見的朋友突然提到:「你還記得永福街巷子裡那間鹹酥雞嗎?超好吃的!還有還有,以前下課大家會去的那間幸福戲院是不是最近收起來了? 」聽著聽著,記憶漸被拉回小學二年級的那個春天。
彼時不知是工商合作還是周年回饋,學校發下一張印有「幸福影城」字樣的電影票券,這是我首次聽聞幸福影城,當時身為小學生的我對於吃、喝、玩、樂可說是不遣餘力,因此當拿到電影票時雀躍不已,淨想著回到家中要如何拜託父母帶我出門看電影。兒時對於電影院的第一印象不是位在台北市精華地段便是在某間富麗堂皇的百貨公司中,並不認為電影院會在三重某一隅,於是,當我問父親怎麼去時,父親答道:「走路去吧!」,這使我頗為納悶,沒想到戲院竟在離家不遠處。
幸福戲院坐落於熱鬧的幸福市場中,若非市場口豎立偌大的招牌,確實難以引起注意,白天時,戲院週圍是人潮熙來攘往的早市,人聲鼎沸,晚上則安靜的嚇人,僅有下班返家的過客途經於此,戲院外觀頗具年代感,斑駁的外牆、傳統的窗戶、遍布的電線,與時常去的百貨公司電影院豪華明亮大為不同,原本雀躍的心轉為懷疑:「這真的是電影院嗎?」,所幸,在幸福戲院觀影初體驗頗為舒適,聲光、音效亦不輸一線影院,繼之,其整體環境增添幾分懷舊的韻味,彷彿穿越至照片中父母年輕時的生活場景。
國、高中期間至幸福戲院觀賞電影的次數逐漸增加,由於學生時期零用錢有限,三重老牌電影院如天臺戲院、幸福戲院票價較台北市等影城低廉,且離家近,附近亦有美食街可以在欣賞電影前後大快朵頤,於是成為了同學間揪團看電影的不二選擇,雖偶有人抱怨幸福戲院為二輪電影院,但因為其價位與交通之關係,仍吸引不少週邊民眾前去觀賞,甚至也偶有大排長龍的時候,使得夜晚的市場如同不夜城般多了幾分熱鬧。
圖一、幸福戲院外觀
二零一八年的某一日與父親一同進入市場採買,聽聞街頭巷尾議論著幸福戲院之話題,才知幸福戲院將於該年熄燈,偌大之建築物亦準備拆除另作他用。得知此事後,心情五味雜陳,既惋惜離家近且廉價之電影票價頗即將消失,又感傷幸福戲院從興建、發展、成為指標再到最後走入歷史之時光僅四十餘年,每當聽聞七零、八零級生分享其與幸福戲院的大小故事,總能見帶著微笑,洋溢幸福的笑容,或許這些難忘的印象只能透過回憶與照片找尋了。
圖二、幸福戲院一樓菜市場攤販羅列
幸福戲院(後為幸福影城),早年除了播放電影,在歌舞廳興盛之年代,亦有綜藝歌舞的表演,此外,其場域空間也時常租附近校園用於畢業典禮,而其建築體一樓空間則承租給各式商販,久而久之商販、人潮漸漸聚集,成為今日之幸福市場。當二零一八年戲院建築體因拆除工程圍起時,一樓攤位區之攤販亦搬遷至週邊街道繼續經營,時至今日,每每經過時,總不自覺回想起兒時經過的街景,如今這些回憶也只能靠照片來追尋回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