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常被認為是高不可攀的天賦,仿佛只有少數人能擁有。然而,真正的品味並非與生俱來的直覺,而是透過知識、經驗與觀察力長期累積的成果。水野學在《品味,從知識開始》一書中指出,品味是一種可以訓練的能力,她提出以下四點提供了具體的培養方法: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普通」。品味的起點不在於追求與眾不同,而是從掌握常規開始。知道「普通」在哪裡,才能評估什麼是超越普通的設計或想法,進而有能力創造出更高水準的作品。理解大眾的基本期待,是發展多元可能性的基礎。
其次,品味建立在知識之上。那些看似自然流暢的創意,其實往往來自對大眾經驗的熟悉與對歷史脈絡的理解。創新不是一躍而成,而是從熟悉到稍微變化的推進過程,如從A到A'、B到B'。真正受歡迎的設計或企劃,多半是「令人熟悉中帶點新意」的產物。
再者,摒除主觀偏見、擁抱多元視角,是品味進化的關鍵。當我們只用過往經驗來看待世界,視野就會逐漸侷限。嘗試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與平常不接觸的人互動,或調整日常生活的小習慣,都能幫助我們拓展感知邊界,接觸更多可能性。
最後,強化輸出的精準度,別再用「感覺比較好」這類抽象說法作為設計依據,而是應該追問「為什麼這樣安排會更好?」「背後有什麼理論或經驗支持?」品味是一種能被說清楚的判斷,而非模糊的直覺。
總之,品味不是天賦,而是習得的能力。它來自於對普通的認識、對知識的堆疊、對生活的好奇,以及對自我的深層反思。只要願意持續觀察、學習與挑戰既有想法,品味便能悄悄在日常中萌芽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