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價值的塑造與品格的培養。在多年推動品德教育的歷程中,始終尋找一個能貫穿理念、價值與實踐的核心主軸。直到某天,偶然接觸星雲大師所提倡「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三好運動」,瞬間喚起我初入教育現場的初心與感動。這三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蘊含深刻的人生智慧與教育哲學,也正好成為本校推動品德教育的核心理念。
因此,自112學年度起,本校積極申請加入第十二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非常感謝【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們有機會加入夥伴學校行列,共同推動校園三好運動。這不僅是校園活動的參與,更是一種教育信念的實踐,期盼學生從日常生活做起,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進而形塑善良的品格與正向的價值觀。
配合108課綱的核心精神,我們深刻理解教育的目標已不再只是灌輸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具備「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的整合能力。即素養導向的學習,強調的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進而能面對挑戰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三好理念正契合這樣的教育方向,透過日常的實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關懷、尊重、體諒與回饋,從而發展自我並貢獻社會。
我們在推動三好理念的過程中,強調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習精神。自發,讓學生主動選擇行善與說好話;互動,鼓勵同儕間彼此支持與肯定;共好,營造全校共同向善行善的校園氛圍。無論在課堂和活動中,期望能創造多元機會,讓學生實際體驗與表現三好行動,例如設立「好人好事榜」、「三好感恩牆」、或舉辦「好話分享日」、「善行挑戰卡」等,都讓品德教育從抽象理念,變成具體行動。
更重要的是,三好不只是行為的規範,更是情感與認知的內化。當學生在「做好事」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在「說好話」中感受人際溫暖,在「存好心」中養成自我反思與同理心,這些點滴工程,正是培養21世紀公民不可或缺的關鍵素養。
在三好理念的引導下,我們逐漸看見學生的轉變:變得更有禮貌、更樂於助人,也更懂得感恩與體諒。這些改變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在日常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心靈養分。未來,我們將持續把三好理念融入課程與活動之中,並鼓勵學生將這份善意延伸至家庭,與家人一同實踐。讓「人人行三好,世界更美好」不再只是口號,而是真正落實於校園生活,甚至成為學生一生的信念與行動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