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語譯
秋天按時到來,千百條河川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的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的外形。於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裏了。他順着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今為渤海)。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流的盡頭。於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感慨萬千地説道...。
問題
1.你曾模仿過別人的行為、動作或衣着打扮嗎?為甚麼會這樣做?
2. 誰是你經常模仿的對象?他有甚麼優點值得你模仿呢?
3.「追上潮流」是不是模仿行為的一種?試說說你的看法。
反思
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大小深淺,如果不比較是看不出來的。有些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淺陋,就自滿、自足、自我陶醉,正是不知道天地之大的緣故。有北海之大、之深,才顯出黃河之小、之淺。但是河伯能在相形之下,認識了自己過去自以為天下第一的錯誤,實際上這是擴大認識視野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