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湯問》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語譯
孔子到東方遊歷,看見路旁有兩個小孩在爭辯,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最近,到了中午離人最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最遠,中午離人最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升的時候有車蓋那樣大,到了中午,卻只有盤子那樣大,這不是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嗎?」後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時,天氣還是涼絲絲的,中午就熱得像手伸到熱水裡,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無法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問題
1.故事中兩個小孩為什麼觀點不同?
2.故事中二個小孩對於事物細微的觀察帶給你什麼啟示?
反思
兩小兒在對話中都使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並用比較的方法,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第一個小孩用面積大小相比,帶有直觀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個小孩比較了人對太陽在不同時間冷和熱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可見他們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從他們針鋒相對的論辯中還能體味出對話者的虎虎生氣和音容笑貌。但他們的認識畢竟都停留在表面現象上,只能各執已見而不能獲得正確的答案。一個從視覺出發,用「如車蓋」和「如盤盂」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形狀的大小;另一個從感覺出發,用「如探湯」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在中午時的灼熱。由於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獲得的熱能多,因而氣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氣温低。至於太陽「早晨大,中午小」,則完全是人視覺上的錯覺,由於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覺得太陽大一些,而中午則有廣闊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陽的背景,看起來就覺得它小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