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逸文》
子張見魯哀公,哀公不禮。曰:「臣聞君好士,不遠千裡以見公。今見公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葉(音ㄕㄜˋ)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音友,窗戶),拖尾於堂。葉公見之,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好士也。」
語譯
子張去拜見魯哀公,魯哀公對他並沒有以禮相待。於是,子張便請人去轉告魯哀公說:「我聽說您喜歡賢才,所以不惜千里跋涉來拜見您。如今見到您所謂的喜歡賢才,其實就像葉公喜歡龍一樣。據說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他很喜歡龍,居室裡全都雕著龍的圖案。天上的龍知道人間有如此愛龍的葉公,於是就親自到葉公家拜訪,它把頭伸進窗戶窺探,還把尾巴拖到堂屋內。葉公見到真龍後,返身就跑,嚇得面無人色、魂飛魄散。原來葉公不是喜歡真的龍,而是喜歡似龍非龍的假龍。現在您不是喜歡人才,而是喜歡那些似人才又非人才的人罷了。」
問題
1.如何看出葉公愛龍成痴?
2.為什麼說葉公喜歡的是似龍非龍的假龍?
3.就子張舉葉公好龍的故事,你認為要如何才能看出一個人的言行是否一致?
反思
比喻言行似是而非,表裡不一的人。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裏不一的葉公式人物,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比喻表面或口頭上對某事物特別喜歡,實際上並不愛好,甚至並不瞭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不愛好甚至還會懼怕它,反對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