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養導向的教育理念中,「說好話」不僅是語言表達的技巧,更是價值觀與態度的展現。三好理念中的「說好話」,強調的是語言的正向力量,俗諺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溫暖的話,能療癒人心;一句肯定的話,能激勵前行。透過對語言力量的體悟,以及批判思考的引導,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學會善用語言、欣賞他人、鼓舞自己,進而培養自信、同理與關懷的素養。
首先,我們從「要說好話」開始,引導學生認識語言在溝通與人際互動中的重要角色。語言不是中性的,它反映出一個人的思維、情緒與價值觀。學會說好話,就是學會以尊重與善意對待他人,這是一種基本的社會責任與文明表現。
接著是「好話要說」,強調在適當的時機主動表達肯定與關心。許多學生心中明白誰好、什麼值得稱讚,但卻習慣於沉默。教師應創造安全而鼓勵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知道:好話不該只是想在心裡,而應勇敢說出口,這是建立良好關係的起點。
進一步推進到「話要好好說」,讓學生意識到語言的方式與情緒的掌握同樣重要。即便是建議或提醒,也應以溫和、尊重的語氣表達,這樣才能真正達成溝通目的。透過討論實例、角色扮演與語言轉化練習,學生能逐步學會「換個說法,效果更好」的語言藝術。
當語言表達技巧更進一步,我們談「話要說好」。這不僅是修辭能力的養成,更是說話者的思維邏輯與情緒管理的展現。透過批判思考,引導學生辨識語言中的偏見、歧視與負面情緒,進而選擇更合宜、更具建設性的說話方式,實現語言與價值的一致。
當學生能自信、自在地運用正向語言,他們會開始體會「說好話真好」。因為說好話不只是幫助別人,更是滋養自己。語言中蘊含的善意,會在互動中產生迴響,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也能成為溫暖世界的一份子。
最
終目標,是讓學生「喜歡說好話」,讓正向言語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勉強的表現,而是出於真誠的習慣。這樣的學生,懂得欣賞他人、鼓勵自己,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也具備在多元社會中合作與共處的能力,真正落實素養教育中「態度與價值」的核心。
總結來說,從「要說好話」到「喜歡說好話」的六個層次,是學生語文素養與品德素養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透過批判思考與情境引導,不只教學生「說什麼」,更教他們「怎麼說」與「為什麼這麼說」。讓學生在語言的運用中,體會表達的力量、價值的選擇,並最終成為一個懂得用語言溫暖世界的三好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