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說符》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語譯
從前齊國有一個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齊來到市場上,走進一家賣金子的店鋪,抓起一塊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責問道:「這麼多人都在那裡,你為什麼還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時候,沒有看見人,只看見金子。」
問題
1.這種行為常用利令智昏、見錢眼開、財迷心竅來概括,你覺得應該如何導正?
2.只見利不見害,最後身敗名裂,你覺得值得嗎?
反思
比喻利慾薰心而不顧一切。追求物質財富,希望生活寬欲,是人之常情,但利慾薰心、見錢眼開,進而做出愚蠢野蠻的行動,就顯得可笑而可恨了。不要因一時的鬼迷心竅而做出膽大妄為、自欺欺人的事情。這個寓言故事塑造了一個膽大妄為、其醜無比的形象。為了得到金子,他不顧一切,利令智昏,甚至觸碰法律的底線,可見他是一個只顧眼前利益、利慾薰心、見錢眼開之人。渴望得到金子的慾望固然無可厚非,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通過光天化日之下巧取豪奪這樣的不義手段來滿足自身慾望,實在是既不合情,也不合法,既損人,又不利己,這種行為理應遭到唾棄。成語告訴人們,應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慾望觀,注重道德修養,勤於端正德行,堅守本心,保持定力,懂得節制,懂得適可而止,學會知足,善於駕駛自己的慾望。只有這樣,才能行有所止,也才能進入一個清亮、嶄新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