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說符》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解:家中未成年的僮僕)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語譯
楊朱是戰國時的思想家。有一天,他的鄰居走失了一隻羊,鄰居請鄉裡的人分頭去找,也來拜託楊朱派僕人去幫忙。楊朱驚訝地說:「只不過是走失了一隻羊,為何要這麼多人去找呢?」鄰居說:「因為岔路太多,只好多請一些人分頭去找。」後來大家都空著手回來,楊朱問說:「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追一隻羊,還找不回來?」鄰居回答說:「因為岔路太多,在每條岔路上又各有許多小岔路。我不知羊兒走到那條岔路裡去了,所以找不回來。」
問題
1.從故事中你有發現不管是走路或是做學問搞清楚方向特別重要?
2.當你面對國中畢業時,你是否已經決定要往哪一條升學進路?
反思
楊朱由這件事深深感到:求學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就有可能像鄰人走失羊一樣,再也找不回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歧路亡羊」,用來比喻事理繁雜多變,求道者誤入迷途,而終無所成。假如我們研究學問的人,也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不去專心一志,則不是像在岔路上尋羊一樣,而終於一無所得。人生的選擇太多,會很容易迷失方向。人們一般偏向多種選擇,認為這樣可以通過對比從而找到更好更合適的。但是大家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上天給了人們多種多樣的選擇後卻不再慷慨給予人們足夠的時間。正如歧路上又有歧路,人們的選擇上另外也附加着選擇,最終要找尋的那隻羊,便只能落空,掃興而歸。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學習上,要有明確的目標,否則知識學得太多太雜,每樣都知道一點卻每樣都不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