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遊》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 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音ㄌ一ˊ,犛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語譯
莊子說:「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牠們卑伏身子,等待出遊的小動物;東跳西躍,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機關,死於網中。再看看那耗牛,身體大得像天邊的雲,牠本領很大,但卻連捕鼠也不能。現在你有這麼一棵大樹,還愁它沒有用處,為何不把它種在寬曠無人的鄉間、廣闊無邊的原野,寫意無憂地在樹旁閒逛,優游自得地在樹下躺臥?它不會受斧頭砍伐,又沒有東西來毀害它,沒有用處,又有甚麼困苦呢?」
問題
1.你覺得野貓和黃鼠狼有用,還是犛牛有用?
2.有用取決於何?
反思
莊子舉「狸狌」和「斄牛」為例,說明大小之物,均各有其用處及限制;所謂「有用」,都只是「小用」。無所可用,反可頤養天年,逍遙快活。如此看來,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我們不必過分強調「無用」,但可從莊子學說中得到啟發,泯除個人成見。以教育為例,孩子成績差劣,只是他們在某一準則中尚未達標而已,絕不代表「無用」;轉一個角度看,換其他準則想,誰保證他們不會發揮「大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無論有用無用、大用小用,都毋庸自大,更無需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