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湯問》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語譯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徹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藝,就自以為學成了,於是就告辭回去。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設宴為他送行,秦青打著節拍,唱著慷慨雄壯的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流動的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再說要回去。
問題
1.你認為學習技藝應該以追求甚麼為目標?
2.從學徒、熟手到師傅為技藝學習的三個階段,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到底要多努力?
反思
古人有云:「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徒制在過去代表的是「傳承」的概念,學徒通常是小時候就拜師,師父不會一開始就傳授技藝,而會讓學徒打掃家裡、帶小孩、煮飯來磨練其心性,尤其早期傳統技藝的傳承環境非常刻苦,學徒不僅要聽話,每個禮拜還不見得能放假,如果假日遇到有工作,學徒就得乖乖留在師父家幫忙,這些刻苦的精神,更是現代人所缺乏的。加上現代社會凡事講究速成,這些時代的演變令「3年4個月」都已少被人提起,學徒學習各項技藝也不再有贏得師父認可「出師」的觀念。許多傳統職人用「吃到老,學到老」來形容自己一生,這些老一輩的「智慧」,的確是現代人最應學習的態度。人不能有絲毫的自滿心理。因為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淺會輒止或半途而廢,就學不到高深的技藝。學習需要謙虛謹慎的態度,來不得半點自滿和驕傲。一個人無論在德性的修養或學業的學習上若都能謙遜用心,人生旅途必是一片美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