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大學時修習心理學課程,最受歡迎的單元莫過於「戀愛心理學」。每當上課時,不僅教室座無虛席,甚至連走道上都坐滿了旁聽學生,這一現象顯示出年輕人對情感教育的渴望與需求。無論是正在戀愛中的學生,還是對愛情充滿好奇的旁觀者,大家都期盼從課堂中獲得更多理解與指引。
進入青春期的國中生,對情感的好奇與探索原是自然成長的一部分。然而,許多家長與師長常採取一味禁止的態度,試圖壓抑學生的情感需求。這樣的做法往往無效,還可能引發親子對立與校園衝突。與其禁止,不如引導學生以理性態度看待戀愛,學習如何在情感中保有自我,並且尊重他人。學生彼此欣賞、適度互動,提醒大家「發乎情,止乎禮」,即便是再親密的朋友,也應該「保持安全與禮貌的社交距離」,避免誤會、傷害,乃至性別平等事件的發生。
過度壓抑情感只會剝奪學生學習處理情感的機會,讓他們在面對戀愛時缺乏判斷力與應對能力。學校與家庭應共同創造一個開放、理性且安全的對話空間,讓孩子能安心學習如何表達愛意、如何協調彼此情感需求、如何尊重對方界線,甚至是如何健康地面對分手。戀愛不該是校園禁忌,而是一門值得學習的人際課題。透過良好的情感教育,我們希望能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觀念,培養尊重、包容與負責的態度,進而預防性平事件的發生,為校園營造更友善與安心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