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湯問》
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語譯
從前韓娥東去齊國,路上糧食吃完了,經過雍門時,就靠賣唱來換取食物。她走了以後,歌聲的餘音還在棟樑上久久縈繞,三天不斷,附近的居民還以為她沒有離開。
問題
1.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有這種經驗?
2.對於音樂你有什麼特別的偏好,說說與我們分享?
反思
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餘音迴旋不絕。也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這個故事反映了韓娥唱歌的高超技巧和濃郁的感染力,《論語·述而》中有一則相似的故事,謂「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此亦一種藝術心情。藝術心情與道德心情交流合一,乃是聖人境界之高。論語新解其實不論凡聖,音樂都是具有偉大的價值,傑出的音樂常會將人引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優美的幻境。在藝術中,精神超越了平凡的日常生活,超越了意識的界限,從而使人獲得了自由。聆聽音樂的精神就不再是停留在這個世界中,而是和音樂徘徊於世界之外,只有好的音樂才能使人的精神沉醉,也只有沉醉才能使人從世界的紛繁迷亂中解脱出來而獲得完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