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童年,學習騎腳踏車的記憶依然歷歷在目。還記得小時候,總是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牽起阿公的老爺車,踏上那段充滿跌跌撞撞的冒險旅程。
阿公的車子又高又大,車架前方還有一道橫桿,根本不適合小孩騎乘。我只好將胳肢窩緊緊夾住橫桿,一腳踩著踏板,一腳踮著地,搖搖晃晃、狼狽不堪地開始學習前進。那時候常常一個不小心就跌倒,有時甚至撞上路邊的電線桿或路樹,膝蓋磨破皮,眼眶泛著淚水,卻又咬著牙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再次跨上車,繼續努力。
而現在的孩子們,學習騎腳踏車的起點已經截然不同。多數父母會為孩子精挑細選合乎身形的車款,甚至在後輪加裝輔助輪,讓孩子更安全、更輕鬆地學習。父母不僅在一旁緊盯看護,還時時伸出援手,生怕孩子一個不穩跌倒受傷。在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孩子們的學習過程雖然平順,但也少了那份咬牙爬起來的堅韌與自己摸索的勇氣。
輔助輪固然提供了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得以穩穩當當地學習,但若永遠不願意將輔助輪卸下,離開那片熟悉的舒適圈,孩子就難以真正掌握騎車的技巧與自主前行的信心。人生的學習何嘗不是如此?在大人的世界裡,我們也常常希望一切都能有「輔助輪」相伴——有指引、有依靠、有保險。但真正的成長往往來自於一次次的跌倒與重新站起,是在跌跌撞撞中,我們才學會了平衡、堅持與獨立。
我想勉勵各位同學,人生就像學騎腳踏車,不可能一開始就完美掌握,也不可能永遠不跌倒。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害怕再踏上腳踏車。我們可以害怕,但不要放棄。我們可以緊張,但要勇敢踏出第一步。當你願意卸下輔助輪,試著去騎、去跌、去學,你將會發現,原來自己也能掌握方向,穩穩地騎向夢想的遠方。
請記住,真正屬於你的路,終究要靠你自己去騎。跌倒了,拍拍灰塵,笑一笑,再站起來。因為每一次重新騎上車的勇氣,都將化作你人生中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