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養導向的教育理念中,「存好心」不僅是品德的展現,更是影響學生思維與行動的核心力量。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信仰是思想的升華。 信仰的力量一旦形成,就能轉化為巨大的行動能量,推動人們去實現目標,克服困難,甚至改變世界。若能從內在培養善念,學生便能在日常生活中展現關懷、負責與積極貢獻的態度,進而影響自己的人生方向,也為他人與社會帶來正向的改變。
「存好心」的根本是從關心他人、關懷世界開始,透過同理與理解,以善念看待人事物。教育的本質不是教導學生只為個人利益努力,而是引導他們認識「利他」的意義:當我們選擇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最終才能獲得正確且良善的回饋。這樣的價值觀,不僅塑造學生的個人品格,更建立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為使「存好心」的理念具體實踐於教學與生活中,可透過素養導向課程的三大核心素養:「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進行深度引導:
自主行動——合價值良知的心,建立內在動機
學生若能自我反思、自我期許,將良知與正向價值內化為行動的起點,就具備了「自主行動」的基本素養。從「人與自己」的關係出發,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信念與選擇,學生會更能理解自己的善念何以重要,並願意主動做出符合道德與價值的選擇。
溝通互動——正向思考的心,促進良好人際
當學生懂得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學會尊重與理解不同觀點,便能展現善意與理性的溝通方式。這正是從「人與社會」的視角出發,學習在團體中傾聽、對話與合作,讓「存好心」不只是個人信念,而是建構友善關係的基礎。
社會參與——公益優先於私利,實踐良善影響力
學生進一步將內在善念轉化為外在行動,投入環境保護、社區服務、公共議題等社會實踐活動,真正落實「人與自然」的責任與關係。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一小步可以帶來社會的一大步,便會以更宏觀的眼界看待存好心的價值。
「存好心」不只是臨時起意的感動,而是持續不斷的選擇與行動。當學生能從內在動機(自主行動)出發,以善意溝通(溝通互動)建立人際連結,再透過社會參與影響環境,他們不只是擁有知識與技能,更有了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實踐能力。總結來說,「存好心」是素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讓學生從自己出發,走向他人與社會,最終與自然環境形成良善的循環關係。當每個學生都能擁有這樣的核心素養,教育便真正成為改變世界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