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四處漂泊的老鼠自從在佛塔頂上安了家,就覺得生活實在是幸福極了。
它不僅能在各層之間隨意穿梭,還能享受到豐盛的供品。
甚至那些不為人知的珍貴典籍,它也可以隨意咀嚼。
出於敬畏,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便始終沒有發現它。
它愈發自由休閒,興起之時,還會順便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泄物。
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只老鼠就在佛頭得意的冷眼旁觀。
看著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 它猛抽著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之前把我逼的走投無路,現在膝蓋竟然這樣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隻餓極了的野貓突然闖進來,一把就將它抓住了。
“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
“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為你!”
野貓譏諷完,就一口咬斷了它的喉管。
問題
1.老鼠到底犯了甚麼致命的錯誤?
2.你有自知之明嗎?你知道自己身上潛藏著什麼樣的天賦嗎?
3.該如何培養自知之明,說說你的看法?
反思
做人,多一點自知之明,少一點自以為是。
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面對自己,與自己內心做最坦誠、真實的對談。
有自知之明的人,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不會高看自己,也不卑微;
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更容易做出明智妥適的決策,和別人的關係也更健康。
要做到自知之明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們往往高估自己,滿足自己,原諒自己,美化自己。
遇到問題,便忙著幫自己找藉口,從而喪失掉客觀與公正。
老鼠最大的愚蠢,就是高估了自己,錯把平臺當本事。
動物如此,人同樣也要警惕。
把自己看得太重,最後傷得越痛;把自己捧得太高,往往摔得越慘。
《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自己,是你可以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它可以幫你找回自己的價值與天賦,記得每天花一小段時間進行深入的自我反思,聚沙成塔,你的人生之路絕對會出現極大的收穫。
別把運氣當實力,也別把平臺當本事。
人這一輩子,只有認清自己的水準,擺正自己的位置,心懷謙卑,才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