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間世》
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禦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莊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
語譯
齊國國王莊公出門打獵,有一隻螳螂舉起腳,準備和他的馬車車輪子搏鬥。 (莊公)問他的車夫說:「這是什麼蟲啊?」車夫說:「這是螳螂。身為蟲來說,它是那種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不估計一下力量對比就輕率和敵方對抗。 」莊公說:「這隻蟲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
問題
1.文中所說的「螳臂當車」有何類似的成語?
2.在時代的巨輪下人的處世方面便生出了正面和負面兩個取向的不同解讀,正面的有「捨生取義」;負面的則是「委曲求全」,「識時務者為俊傑」等。面對利與義的抉擇,要如何取捨,才能不淪為「螳臂當車」?
反思
「螳臂當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自量力。至於「螳臂當車」的「當」字讀音,有ㄉㄤ、ㄉㄤˇ二種說法:若貼緊典故原文「怒其臂以當車轍」句,當理解為「螳螂舉臂立於車行路線中」,「當」讀為ㄉㄤ;今人理解此語,則常將「當」視為「擋」的假借,全句則解為「螳螂舉臂阻擋行車」,「當」讀為ㄉㄤ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