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限或自限
--- 閱讀Swartzman 訪談有感
--- 閱讀Swartzman 訪談有感
2020 臉書舊文
Diego Schwartzman 訪談原文:
最初是在2020一月發表的,對身高只有170的 Diego Schwarzman 的訪問,因為最近他的表現又更上一層樓,所以有復刻版問世
這篇文章,網球家長跟球員都很值得一讀
也很感謝博斯已經有人翻譯(如以上連結),省了我翻譯的功夫
以下是我自己看了之後的一些雜想......
Schwarzman 基本上因為小時候的逆境,養成了不怠惰專心奮鬥的基本態度,因為家人的支持,也得以持續在這條路上繼續挺進,更因為了解到整個家族的歷史跟人生的不必然,得以超脫自己的缺陷或是困境,在更上一層的高度看這個網球人生
基本上,限制一個競技運動員發展高度的關鍵條件,可能永遠不是外在的,那些身體素質方面的條件
可能更多的是從小的磨難淬鍊造成的韌性,以及他自己從以往經歷中,自行領悟到的生命價值觀
要成為競爭場上的強者,小時候的磨難是不是必要的? 可能很難說...
但是一個從小茶來張口,飯來伸手,爸媽萬般呵護,捧在手心,養尊處優的小孩,要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浴血奮戰,永不放棄,一再突破自己,感覺上就沒有那麼容易
虎爸虎媽很常見,這是否就是該給小孩的磨難?為了培養他們? ...... 還是到頭來,只是家長對小孩在發洩自己的壓力,無視於比賽本身對於小孩已經是很大的壓力,更忘了自己最大的功能是陪伴跟支持? 打著要讓小孩學習挫折的大旗,但是實際上到底受不了挫折的,是小朋友還是家長自己? 需要去磨練撐住壓力的,是家長還是小孩?
但是,無盡的陪伴跟支持就是好? 也有家長完全不給小孩壓力,小朋友不用上課不用讀書,打球也高興就好,渾渾噩噩的成長...... 好像打算小孩一輩子就關在這個叫做"家"的玻璃屋裡面,永遠不用出去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裡面闖 ...... 這樣的家長,其實我認為跟前者差不多,同樣是家長的自我滿足,滿足於"我很愛小孩"這個自我概念,而不了解這個世界是無常的,是小孩以後要自己面對,自己負責的
這些上上下下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怎麼拿捏?
我也不知道
Schwarzman 從小時候家裡的富裕到貧窮,了解到努力的重要;家長困苦但是支持沒有放棄,給了他在努力過程中足夠的支持;從自己家族歷史看出來的世事無常,了解到別說一場比賽輸贏了,整個網球職業,甚至自己的人生,比起家族歷史的洪流,其實也有如滄海一粟。
由此,也才會有無視自己缺點,付出全部努力,同時對於結果有期有待,卻又不忮不求,這樣的態度
有這樣的領悟跟態度,打不打職業網球,也沒有多重要了
也許不一定要從小像糾口那樣受到戰爭洗禮,也不必像Schwarzman 那樣小時貧窮到青少年比賽還要順便去賣手環賺錢.....
也許我們談的也不是網球
但是即使父母富可敵國,萬般不缺,應該也要從小讓小孩子接受一些挑戰,了解他們自己應該要對自己的行為或是之後的人生負責,建立他們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思考,用各種方法開拓他們的視野,建立更廣闊的價值觀。父母親該站出來支持的時候,就出來支持,應該退開的時候就退開。你們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小孩能獨立自主面對這個世界,而不是變成你們的出氣包,也不是變成你們的跟屁蟲,一輩子只能生活在你們的庇護下。
寫一寫,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可以扯那麼遠,也可能得罪一堆家長,先在這邊鞠躬謝罪了,不過反正寫都寫了,那就貼了,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