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臉書舊文
這篇講的是如何培養有韌性的球員
作者是一位前西班牙選手,現任澳洲國家訓練中心教練,署名為 Carlos。Carlos Moya? 應該不是,我查起來,可能是一位叫做 Carlos Cuadrado 的教練。
Resilience,我覺得翻成韌性非常妥當。受到外力變形而能恢復原狀的能力。在人類來說,也就是遇到挫折壓力被擊垮或揍扁,不會崩潰而能再生恢復的能力。
在任何競技運動選手中,這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或者說,在人生中這也是很重要的特質。
但是,個人認為對教練而言,球員的韌性這個特質,極難培養,甚至可以說,這大部分出自天性或是最早幾年的兒童家庭環境。到了青少年時期,教練可以著墨的地方已經很少。
所以,對教練或家長來說,這篇文章應該很有意思,就簡單說明一下文章內容(沒有時間詳譯)
然後大括號中略為簡述一下我的意見(這個顏色的不是翻譯文,是刀神的個人意見)
文章首先說,這是他自己經過在西班牙的訓練,比賽,一直到跟西班牙一些名將,例如納豆等人,在世界各地闖蕩,還有後來轉任教練多年的經驗。
他認為,西班牙會在ATP前百中佔有很大比例,主要是當地的網球環境從小就非常競爭,好手很多,比賽更多,要出頭不容許絲毫的軟弱,非常"硬斗"
因此,這是一個天然的環境,可以培養出很多有韌性的球員
[[刀神意見: 也或者說這並不是培養,而是一種人擇...韌性差的都被淘汰了]]
但是,假如換到一些球員過的比較"舒服"的國家,比較優渥的環境,是否就很難培養出韌性?
他原本也認為那樣的環境不容易培養球員的韌性,後來卻醒悟到,他這樣想,只不過是為了當教練的自己找藉口,而不是找解決方法。
[[刀神意見: 這一點真的可以借鏡。教練跟球員一樣,遇到困難不能只去找藉口,認為有些事情自己無法改變。而是要去找方法,盡力去做。做得到多少沒那麼重要,而是應該要想盡方法去做。]]
於是他開始找方法,經過一些時間和努力,他歸納出幾個方法,也在經驗中得到不錯的結果
1.讓球員保持謙卑
要有韌性,也就是要先接受自己要克服的困難,才能正面的去思考,去計劃,去努力突破困境。
假如無法謙卑的接受失敗,無法接受自己不足的地方,那麼只會想用負面的方法去逃避,或是去找藉口來掩飾失敗。
[[刀神意見: 這一點確實很重要。也就是所謂的臣服。但是也非常困難。重點是要對事不對人。接受自己的失敗或不足,卻不是否定掉自己整個人,那樣就可以有繼續奮鬥的勇氣,就能發展出韌性。
有些人不接受失敗,找藉口逃避或是掩飾,那當然只是掩耳盜鈴。但有些人接受失敗,卻是整個否定掉自己,反正我就是不行,我就是沒能力,那樣也無法給自己動力繼續去努力。
所以這一點講起來謙卑兩字就可以帶過,但是其實就算成人來做也非常困難,更何況小孩。]]
2.球員不能把得到的資源視為理所當然
對球員來說,能得到的各種幫助當然越多越好。但是假如資源多,很容易就越來越覺得理所當然,然後這些資源反而變成一種阻力。
過得太舒服反而會失去往前進的動力,在青少年球員尤其如此。因此身為一個教練,他認為隨時提醒這些球員他們有多幸運,是教練的一項任務。
[[刀神意見: 看過一些球員,環境太優渥,資源太多,或是家長對他們太予取予求,反而就變成要登頂的阻礙。所以重點在感謝的心態。能不能感謝所有的資源,感謝幫助自己的人,並且珍惜這些機會,珍惜這些資源。那是成功的關鍵。
可惜這跟前一點,同樣不容易。人只有在得不到的時候會感謝,得來很容易的時候,多半覺得理所當然,從小優渥長大的小孩,更常會覺得人家給我甚麼都是應該的。
教練要嘗試去改變這樣的心態,真的很重要,但具體上也真的困難重重。]]
3.家長跟教練要有共識,這是必要條件
家長跟教練不只要有共識,還要都能身教重於言教。
[[刀神意見: 這就不多說了。身為教練,只能好好要求自己,先做一個有韌性的教練。]]
4.創造一個更有競爭性的環境
他認為要不時創造一些大大小小的挑戰,目的是在天天維持球員的動力。動力對於韌性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另外他也認為短期目標還是以表現目標為主,而不是結果。(也就是並不是成績),他提到他在當球員的時候是相反的,結果並不好。
在平日練習中經常加入比賽練習也很重要,可以練習在比賽環境中克服各種困難的能力,以增加韌性。
[[刀神意見: 要能針對某一個目標去持續努力,動力真的是非常重要。
一個是喜愛的動力,對這個事物到底是自己喜愛,為自己去拚搏,所以投入心力,還是為了取悅別人(家長)才去做,差別就很大。
另一種是飢餓感產生的動力,為了生存,為了從困苦的生活中脫身。例如把打網球當作翻身的手段,也許喜歡的不是打球本身,但也能找到動力,例如莎娃。
但假如這個動力本來就沒有。光憑創造一些挑戰或是製造一些小成就這樣的方式,有辦法建立起動力來嗎?這個我無法回答。]]
5.用知識和常識去推動球員
這裡他就提到納豆和uncle Toni,uncle Toni 從納豆小時候就經常用各種方法推動納豆,例如在贏球的時候給他一個遠景,也經常告訴納豆學無止境,一定要自己推動自己。
作者說第一次看到12歲的納豆就印象深刻,那時就已經跟後來一樣,每一球奮鬥到底,從不放棄,也一直相信自己,隨時都有強烈慾望去學習和進步。
作者認為在優渥一些的環境,可能球員比較沒有那麼容易學會隨時推動自己。他們也許需要你(家長或教練)的一些幫助。但是知道甚麼時候推和怎樣去推很重要。
[[刀神意見: 何時去推動球員,怎麼推,該推多大力,這些也許都因人而異,難度也許已經進入藝術殿堂。在少數的球員,搞不好需要做的反而是稍微拉一下,免得他推自己推得太猛(當然,這種萬中無一的練武奇才,你假如遇到了,那恭喜你不用再賣秘笈了)。
比較常見的是自己多少有動力,但是人總有疲憊的時候,或是挫敗的時候,這時候旁邊有人推一下,或是當避風港讓他休息一下,之後充飽電再出發,那是最佳。
但是總有那種自己動力全無,軟的硬的方法用盡,現實虛擬的誘因尋遍,太極八卦乾坤大挪移心法推到石門都能開了,卻還是八風推不動的球員。
那時要當作對自己的磨練再想辦法去試,再找方式去推,還是乾脆放棄。也就看你自己了。]]
6.練習和比賽要有適當的平衡
作者認為兩者任一過度,都對建立韌性有不良的影響。
練習過多而少比賽的球員,對於建立競爭的心理和壓力下的表現會有不足。比賽過多而沒時間練習的球員,則容易建立不好的習慣,也沒時間調整或反思。
他是建議至少每周要打練習比賽,每個月至少參加一項賽事。
[[刀神意見: 比賽和練習要平衡,那當然是不爭的事實。比例也許跟球員所處的階段,程度,還有整個規畫有關。不過在比賽跟練習中,應該也都可以有方法去建立韌性。]]
作者最後的結論是說,即使是在沒那麼好的環境(指的是對建立韌性沒那麼好,也就是太優渥舒適或沒有競爭的環境),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球員建立韌性
教育很重要,教練和家長都可以運用自己的知識和工具,去尋找更好的方式,想辦法微調球員周遭的環境,幫他們建立更好的韌性。
..............
以上是這篇文章的概述和插入我的一些看法
我個人認為韌性這個東西,跟球員自己的關係還是最大。但是教練或家長還是要很清楚它的重要,跟怎樣去建立或維持。球員再有韌性,也有消退的時候,需要旁邊的人去補充或提醒。球員假如韌性基本上有,但是真氣沒那麼充足,那麼教練家長們也許有很多方法可以幫他提升。
但假如原本就一點韌性也沒有,自己的動力是零。那目前我的看法是悲觀的,我覺得怎麼做也沒用,零乘以一億也還是零。也許這個小孩的熱情和意志,根本就不在這邊,所以他的動力和韌性也通通不在這邊,那就不要勉強他了吧(要勉強小孩的,通常也許是家長,有時是教練)。他可憐,你也可憐啊,不是嗎?
但是,話說回來,球員要建立韌性,其他的人難道就不用嗎?
包括教練,也是要努力去做一個有韌性的教練啊
不論教學或是出去比賽,總是有數不清的挫折跟潰敗。學生不鳥你,要教的他們就是做不到,想傳達的根本沒人要聽,該專心練球或比賽,態度卻就是隨隨便便,賽前講好的比賽計畫,一下去就煙消雲散.....
所以教練更需要這些要點啊....
1.要謙卑...
球員不聽你的是正常,有聽沒有懂也不少見,陽奉陰違更所在多有,你要找別的方法教,用不同方式說明,再來要想各種方法來威脅利誘球員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佛印再滿腹經綸,在蘇東坡的眼中也只不過是一坨屎。此時千萬心中要有佛,好好悲憫眾生的無知。
2.不能當作理所當然.....
要感激有學生願意讓你教,有家長願意託付小孩給你。再難教的學生,也是天賜的一種考驗,一種磨練。享受這些讓你自己強大的機會吧!!
3.用知識和常識來推動...自己
現在沒有人幫你了,後面也沒有人推你,只有自己可以推動自己,善用所有的知識,知識不夠就去看書,去上網找答案,沒知識也要有常識,用這些資源來充實自己,維持自己
要保持動力....遇到再大的挫折,也要記住為什麼選擇教學或是教練這種行業一頭栽進來,回歸初心。
所以這篇看完,我的結論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佛不度人而是人自度
所有的一切說法做法,通通是指月的手,那個月亮,別人(包括家長教練等等)指的再用力,還是要你自己去看到月亮啊
.......本來只想簡述,結果寫太多了,能讀完到這邊的你,也頗有韌性啊,幫你拍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