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體貼、專業、高科技的健康療癒環境
----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 ----
領先國際的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認證 找回高齡者的生命價值
根據101年經建會人口資料,82年時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101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為11.2%,推計107年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114年將超過20%,我國將成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而國民健康署98年辦理「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近九成(86.2%)老人自述曾經醫師診斷至少有一項慢性病,具患有三項以上慢性病的老人比率近五成。長者是醫療院所的主要使用者,良好的健康照護環境能增進長輩的健康與尊嚴,不適當的處理與介入反而會造成長者不可逆的功能下降。為協助國內健康照護機構提供長者專業且正確的健康照護,及早因應高齡海嘯來臨,國民健康署於99年綜整WHO出版之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原則及健康促進醫院標準,開發國際第一個由政府帶頭推動的「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從100年起正式受理醫療院所申請,至102年11月止已有42家醫院獲得認證。
國民健康署所開發的臺灣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架構,係以提昇長者健康、尊嚴與參與為願景,提供涵蓋管理政策、溝通與服務、照護流程、物理環境等四大標準,共60項高齡友善措施與簡易的自我評估表,讓醫療照護機構可據以導入落實,減少摸索的時間。國民健康署的這套架構以活躍老化為目的,採取生命歷程(Life Course)視角,導入風險管理與事前預防,積極從前端思考,盡早為民眾健康老化做好準備,而非像西方模式只針對衰老重症病人的處理,這是臺灣高齡友善健康照護領先國際的特色。
智慧管理、維護尊嚴、促進健康 是長者就醫時友善的天使。目前通過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的醫院,在體貼長者的服務上有許多創新又貼心的作法,例如建置「門診藥歷整合資訊系統」,就將病患在該院的檢查與用藥整合起來,醫師在開立處方時可透過此系統掌握病人用藥情形,不但其他醫師所開的藥一目瞭然,若可能產生藥理重覆或交互作用時,還會自動提醒醫師,為病人用藥安全把關,也避免醫療浪費。而「推輪椅」或許對一般人而言甚不起眼,但在許多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裡,卻是一門大學問,甚至有醫院推出「推輪椅訓練認證」,訓練每位醫護人員為長輩推輪椅時,都能讓長輩感到舒適、關懷與受尊重。而高齡長者常是多重病患,住院時也易引起併發症,跨領域團隊適時的週全評估與介入便成為長者完善醫療的關鍵因素,考慮長者個人情況與需求,提供個別化、前瞻式、完整性的健康促進、疾病控制與安全用藥,期許提升長者健康、有尊嚴且快樂地度過晚年。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正式邁入第三年,在具有高度人文素養的臺灣,推動後獲得全國醫療院所與醫護人員正面積極的回應,參與認證的醫院並視認證通過為提升醫院形象與高齡照護品質的肯定。國民健康署樂見越來越多的健康照護機構能支持、重視高齡議題並帶領同仁採取行動,透過願景領導、組織文化改變、資訊科技的結合,營造讓長者受尊重、榮寵,且安全、專業的就醫場所。
國民健康署於民國99年開始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係希望透過醫療保健服務介面,增進長者身心健康與復健,給予符合其需求且有尊嚴的健康照護服務,期望健康照護機構管理者與員工能以看顧自家長者親人的心,不管在管理政策、溝通與服務、照護流程與物理環境等面向之軟硬體服務設計上,都能融入親老、尊老元素,整個環境可以讓長者覺得在心理或行動上都沒有就醫障礙,創造符合長者需要的友善、支持、尊重與可近的療癒環境,營造讓長者能獲致最大健康可能的照護環境,縮短失能期間,提高個人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