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或巴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英語:Parkinson's Disease),或譯巴金森氏症,中國大陸譯作帕金森病,港澳譯作柏金遜症,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失調,它會損害患者的動作技能、語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它的病因目前仍不明,推測和大腦底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以及黑質(substantial nigra)腦細胞快速退化,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引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和膽鹼作用增強有關。腦內需要多巴胺來指揮肌肉的活動;缺乏足夠的多巴胺就產生各種活動障礙。
目錄
A 名稱
B 歷史
C 病原論
D 病因
D1 遺傳因素
D2 生活環境
D3 自身因素
E 症狀
F 病情分級
G 治療方法
H 遺傳性帕金森氏症
A-名稱
帕金森氏症的英文原名為「Parkinson's Disease」。因為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於1817年在英國發現此神經症候群。因此,在中文,帕金森氏症中的帕金森一詞由「Parkinson」翻譯而來。其他常見的名稱還有震顫麻痺綜合症、帕金森綜合症等。
B-歷史
《震顫麻痹論文》
1817年,英國一般科開業醫師詹姆士·帕金森在一篇名為《震顫麻痹論文》的論文(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中描述了這些症狀:行動遲緩、肌肉僵直、四肢顫抖、步伐拖曳、憂鬱及痴獃等。
1917年,維也納醫生馮伊考諾摩首次描述了流行性嗜眠性腦炎。
1918年-1926年間,大約1千500萬人流行性嗜眠性腦炎,也通稱睡病。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因為生存的人當中,有約5百萬人最終患上了帕金森氏症。
1960年,Enhringer及Horniewicz從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腦部解剖發現,在基底核的多巴胺濃度有減少的現象。
1982年,繼美國加州流行吸食海洛英成癮之後,爆發出帕金森氏症的流行。
1984年Langston, Ballard及Burns發現合成出來的假海洛英(MPTP)有毒,會選擇性的危害黑質腦細胞,使得多巴胺神經元的粒線體中毒死亡,並因此產生帕金森氏症。這類的患者情況接近最嚴重的帕金森氏症(手腳僵硬)。他們亦發現不論用吸食或注射海洛英,都形成MPTP毒素,甚至海洛英製造工廠或實驗室所產生大量漂浮在空氣中的物質,能透過呼吸系統進入人體而危害人體健康。另外一氧化碳中毒及重金屬中毒,亦可以破壞黑質腦細胞而產生帕金森氏症患者,亦有多發性大腦栓塞的病症,可能跟他們的基因遺傳體質有關(Gary,Poirier,1991)。
1990年,Lindvall和他的工作隊員將3~4個約8至9個星期大的胚胎中取出黑質體腦細胞並植入一個患有帕金森氏症的病人中。由於腦組織和免疫系統被腦血管障壁隔離,因此捐贈細胞者不需和接受者有任何血源關係。5個月後,病人的黑核細胞生產了足夠的多巴胺,這含量的多巴胺足夠讓病人自由行動。1
C-病原論
幽門螺桿菌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症。
D-病因
D1-遺傳因素
泛素蛋白酶體蛋白降解系統功能減退:導致突變α-突觸核蛋白積聚,從而在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細胞內產生毒性。
基因突變:PARK3、PAKE4、UchL1、PINK1、parkin、PARK9、α-突觸核蛋白、synphilin-1、泛素c末端水解酶L1、PARKl0和DJ-1等蛋白的基因突變,導致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細胞內產生錯誤摺疊的蛋白與一些多餘的應被清除的蛋白,以及它們的堆積。
D2-生活環境
環境重金屬:銅、鐵、鋅可能通過形成自由基損害神經細胞;錳、鋁在細胞內積聚導致細胞變性;鈣與帕金森氏症的發生有關,鈣離子拮抗藥氟桂嗪可引起帕金森綜合征。
飲水條件:有研究表明,飲用井水人群帕金森氏症的發病率是非井水飲用人群的5倍,且發病年齡提前。
飲食:攝入動物脂肪可能促進帕金森氏症的發生。
D3-自身因素
外傷:腦外傷能加重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癥狀,使發病年齡提前,但腦外傷與帕金森氏症發生有無肯定性聯繫目前尚無定論。
生活習慣:很多研究表明吸煙與帕金森氏症的發生呈負相關。
E-症狀
動作障礙症狀
靜止時顫抖(resting tremor)
單邊或雙邊的手臂會不由自主地抖動。雙腿、雙腳或下巴也會有抖動的現象。常伴有手部搓藥丸(pill-rolling)的動作。
僵直(rigidity)
中樞性的持續性肌肉緊張,導致肌肉疼痛或是身體無法伸直。
運動不能(akinesia)和動作遲緩(bradykinesias)
呈現面部表情獃滯,足部蜷縮、動作起始困難等癥狀
姿勢保持反射障礙(postural instability)
呈現前傾姿勢、細碎步行、加速步行等狀態。
平衡感差,病人常因缺乏平衡感而跌倒。
講話速度緩慢(說話會口吃)。
左腳膝蓋會抖動很厲害,左腳的大拇趾出力會抖會厲害。
後退走路無法控制,後退走路一邊很快,一邊很慢,走路會用拖的,無法抬腳、無法使力。
手部都無法使出力氣來。
音調呆板
寫字越寫越小
帕金森氏症會有遺傳疾病。
尿尿會有分叉的情形發生。
在打針時,會全身體發抖以致無法打針
西藥無法吞嚥下去,吃飯與吃東西也是無法吞嚥。
不自主的情緒反應或肢體動作(如突發的暴怒脾氣和暴衝前傾的外在表現)。
行動反應無預警的間歇停滯甚至陷於半沉睡狀態。
質內之細胞喪失80%時,病徵才會出現。多巴胺在腦的含量將不斷下降,使病情更嚴重。
非動作障礙症狀(隨疾病進展或多或少出現)
人格退縮
情緒憂慮、焦慮
認知變差
感覺異常
疲倦
自律神經失調
睡眠障礙
便秘
症狀形似的其他病症舉例
服用「腸胃蠕動促進劑」後
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後遺症
副甲狀腺異常
腦外傷
腦腫瘤
常壓性水腦
腦炎後遺症
腦中風後遺症
F-病情分級
帕金森症會隨著時間變化,多數情況下會惡化,目前最常用Hoehn-Yahr分級表來分類以及診斷患者的病情階段。
G-治療方法
可用藥品有恩他卡朋、levodopa。「劑末現象」是指(如使用levodopa)藥效維持時間越來越短,每次用藥後期出現帕金森氏症的癥狀惡化。處理辦法:增加左旋多巴胺的給藥次數,使用帕金寧控釋片、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司蘭吉林、COMT抑制劑可改善癥狀。而除了藥物的治療之外,針對使用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亦可以考慮以手術的方法(如蒼白球燒灼術(Pallidotomy)或裝入腦部深層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or))加以治療。在保守療法上,職能治療、物理治療以及語言治療可以對於患者的動作功能與語言吞嚥功能的訓練提供協助。
H-遺傳性帕金森氏症
一般來說,帕金森氏症並不會傳染或遺傳,但有約5%[3]到7%[4]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專家發現與家族遺傳有關。這種病,一般被稱為「遺傳性帕金森氏症」(Familial Parkinson’s Disease,又名Autosomal recessive juvenile Parkinsonism)。這些人的病症一般會發展得比較慢,而且在較年輕的時候出現病徵。舉例說,在香港有一對鍾姓的姊妹,姊姊在30多歲時發病,妹妹病發時年僅17歲,遠比一般病人在60歲才發病為低。專家認為:這種病與病人體內的多巴胺有關。
遺傳性帕金森氏症有可能與地域有關。舉例說:在義大利西南部坎帕尼亞大區西南部薩萊諾省的康特西(Contursi),當地的遺傳性帕金森氏症的比例比該國其他地區為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95%E9%87%91%E6%A3%AE%E6%B0%8F%E7%9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