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
脾臟是出現於脊椎動物中的一個器官,與循環系統及免疫系統均有相當大的關聯,也是網狀內皮系統中很重要的一環。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
1 位置
2 發育
3 構造與功能
4 中醫
1-位置
脾臟位於左上腹部,胃的後方,橫膈膜的下方。在一般成年人個體中,脾臟大小約為125 × 75 × 50立方毫米,平均重量約為150克。
2-發育
脾臟自間葉細胞發育而來,在胚胎發育的第五周開始可見。
3-構造與功能
脾臟內部可分為紅髓(red pulp)及白髓。紅髓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由脾索及血竇組成,但因為其不含輸入淋巴管,所以脾臟不能過濾淋巴的功能。而白髓的主要功能則為對抗外來微生物及感染。
脾的組織中有許多稱為「血竇」的結構,平時一部分血液滯留在血竇中,當人體失血時,血竇收縮,將這部分血液釋放到外周以補充血容量。血竇的壁上附著大量巨噬細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紅血球、病原體和異物。脾的質地較脆且血運豐富,因此一旦受到強大外力打擊,很容易破裂,脾破裂會導致嚴重的大出血,是能夠致死的腹部急症之一,必須緊急搶救。較小的破裂可以縫合修補,但很多時候難免要將脾切除。紅髓中存有人體一半的單核白血球(Monocytes),當受傷時可以隨即作出反應。因此,與肝不同,脾切除後病人可以正常生活;但他們明顯的表現出抵抗力下降和易受感染。
脾的腫大對於白血病、血吸蟲病和黑熱病等多種疾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4-中醫
參見:脾之大絡
脾為五藏之一,根據藏象、經絡學說,功能是:脾主運化,有運化水谷、輸布精微與運行水液的功能;人體氣血、津液均來源於水谷的精微,故稱「脾為後天之本」。
脾統血,脾有統攝血液的作用;若脾氣虛不能統血,可見便血、崩漏等症。
脾主肌肉、四肢,脾能運輸飲食化生的營養物質,以充養肌肉、四肢;《素問·痿論》:「脾主身之肌肉。」《素問·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
脾氣通於口,脾與口有內在聯繫,所以有「脾開竅於口」之說。
脾的經脈為足太陰經,與足陽明胃經有表裡關係。
也有學者認為,中醫理論的「脾」主要是有關消化的功能(其也和胃互為臟腑),所以對應的應是現代解剖學的胰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4%BE%E8%84%8F
脾臟科普系列
文章一:脾大不是脾氣大
張阿姨最近遇上了煩心事。一年來總是覺得疲勞無力、精神不振,本以為是上了年紀的緣故,可一周前無意中摸到腹部有一個硬邦邦的東西讓她慌了神:該不會是腫瘤吧?她急忙到我院就診。
一番檢查後我發現張阿姨是重度貧血,是由“脾臟腫大、脾功能亢進”引起的。張阿姨納了悶:自己是公認的好脾氣,怎麼就脾臟腫大了呢?其實,脾臟大小與“脾氣”可沒有任何關係。
一、脾臟有哪些功能
脾臟位於左上腹,由幾條韌帶“懸掛”在腹壁前後,毗鄰胃、胰腺、左腎和結腸。
脾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它可以製造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免疫物質,發揮免疫作用。
脾臟也是血液迴圈的“濾過器”。當血液中出現病菌、抗原、異物、原蟲,以及衰老死亡的細胞,特別是紅細胞和血小板時,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就會將其“吃掉”。
脾臟還是人體的“血庫”。人體休息、安靜時,它可以貯存血液;當人體處於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態時,它又將血液排送到血循環中,以增加迴圈血容量。
成年人的脾臟大致有自己的拳頭那麼大,重200克左右。正常狀態下一般摸不到脾臟。仰臥或右側臥位時,能觸摸到脾臟邊緣,說明脾臟有腫大情況。且此時脾臟已腫大至少一倍以上。若通過超聲檢查,可以比手摸更早地發現脾臟腫大。
二、哪些情況會引起脾臟腫大
脾臟腫大的原因比較多。其中,只有少數人是生理性腫大。大多數人發現脾臟腫大後,應在醫生指導下尋找病因,並要定期複查。
引起脾大的主要原因有:(1)感染性脾臟腫大,各種急、慢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黑熱病、瘧疾、敗血症、晚期梅毒等;(2)充血性脾臟腫大,肝硬化門脈高壓症、慢性心力衰竭致心源性肝硬化、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門靜脈或脾靜脈血栓形成、斑替氏綜合征等,都可能導致脾臟充血、腫大;(3)增生性脾臟腫大,見於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惡性淋巴瘤、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4)其它少見病因如脾臟原發性腫瘤、囊腫、播散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高雪氏病等。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脾臟腫大比較常見的原因是繼發於病毒性肝炎或血吸蟲的肝硬化、門脈高壓症。
三、脾臟腫大會有什麼後果
剛才說過,脾臟是血液迴圈的“濾過器”。這是因為脾臟組織中有許多稱為“血竇”的結構,血竇壁上附著大量巨噬細胞,能夠吞噬衰老的紅細胞、血小板等“髒東西”。
脾臟腫大後,血竇增加,對血液細胞的吞噬和破壞作用會增強。患者便會出現貧血、血小板減少甚至白細胞減少等表現。此外,如果患者腹部受到跌撞等外傷,極易造成脾破裂,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四、脾臟腫大如何早知道?
在正常情況下一般摸不到脾臟。如仰臥位或側臥位能摸到脾臟邊緣應認為脾臟腫大。有些膈肌位置低或體瘦弱的人,特別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臟的邊緣,但相當柔軟,並無壓痛,與病理性脾腫大不同。脾大的病人通常會有以下一些症狀,如貧血、出血點或瘀斑;水腫和腹水;厭食、腹脹等。
文章二:微創也能摘巨脾
我和張阿姨分析,她患有血吸蟲性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脾臟因為慢性瘀血而腫大,最終引起重度貧血,而且脾臟下端已經低於臍水準,屬於最為嚴重的3度腫大。
張阿姨很慶倖不是腫瘤,稍微松了口氣,但又追著問:該怎麼治療呢?
我建議她接受脾臟切除手術。但看她的反應,好像對手術有些排斥。“只想用藥、不肯手術”的情況,我在不少患者中都遇到過。有些情況下,脾臟腫大可以保守治療。但有時,必須手術。
一、哪些脾臟腫大需要手術
並非所有脾臟腫大均需手術切除,具有手術指征的有:(1)肝內型門靜脈高壓症合併脾功能亢進者,肝外型門靜脈高壓症如脾動脈瘤、脾動、靜脈瘺及脾靜脈血栓等引起充血性脾腫大者;(2)脾臟原發性腫瘤;(3)脾臟囊腫;(4)脾功能亢進性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原發性脾性中性白細胞減少症、原發性全血球減少症、後天性溶血性貧血等。
脾臟腫大的患者時,首先應結合自身的症狀及其體征,積極尋找原發病,治療上應針對原發病治療。常用的保守治療有:少吃不宜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的東西,比如辣椒、蒜、大蔥等,不要喝酒,晚上不要吃得太飽,飲食以清淡為主.並配合中醫積極治療;平時多做舒緩的運動,儘量少做劇烈運動。以下情況下應放棄保守治療,積極準備手術治療:脾大顯著,有壓迫症狀;出現嚴重溶血性貧血;粒細胞嚴重降低且常發生感染;血小板顯著減少,或伴有出血表現等。
張阿姨顯然具有手術指征,而且她的脾臟腫大為最高級別,一旦腹部受到跌撞等外傷,極易脾破裂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更應積極手術治療。
我理解張阿姨的顧慮:脾臟這麼大,腹部切口一定很長。自己年紀大,身體瘦弱,能受得了這麼大的手術嘛?
有了微創技術後,像張阿姨等老年患者,以及對疤痕有擔心的年輕患者就不用擔心了。因為微創就能摘巨脾,且疤痕小,術中出血量、術後死亡率都比傳統開腹手術有顯著的降低。
二、脾臟切除術的創傷到底會多大
經典的脾臟切除術會取左上腹肋緣下斜切口或上腹正中切口,逐層入腹後在直視下游離並切除脾臟。由於切口長、創面大,患者所受創傷較大,因而術後恢復慢。正因如此,目前腹腔鏡為代表的微創技術已引入到脾臟切除術中並漸成熟。
與傳統經腹手術相比,腹腔鏡下脾臟切除術具有顯著的優點:(1)手術切口小、美觀,切口感染及切口疝發生率極低,幾乎不會出血,也不用輸血;(2)腹腔鏡下視野開闊清晰,具有經腹手術不具有的視野。而且術野放大,操作因此清晰明瞭,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傷胰腺尾部、胃和結腸脾曲等脾周重要器官;(3)腹腔鏡可抵達脾周狹小空間,放大局部視野,處理脾結腸韌帶、脾胃韌帶、脾膈韌帶和脾腎韌帶較經腹手術簡單易行,加之僅需處理進出脾門的動靜脈血管,使得腹腔鏡脾臟切除術的操作較經腹手術更加便捷;(4)手術後疼痛輕,利於早期活動,一般術後一兩天就能下床了,這有利於促進術後胃腸功能恢復,因此患者可提早飲食;(5)沒有經腹手術後大切口所致疼痛的影響,利於深呼吸及咳嗽排痰,最大限度減少肺不張及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因此該微創手術尤其適用於高齡體弱患者;(6)住院時間顯著縮短。經我微創治療的巨脾患者,一般就是3-5天的住院週期,遠遠少於原先開腹治療。
聽了我的介紹,張阿姨的憂慮徹底打消了,很快接受了微創的腹腔鏡下巨脾切除術。手術切口果真很小,術後疼痛輕微,體力和胃口恢復極快,不久便康復出院。身體裡“隱蔽炸彈”這樣順利地解除掉,張阿姨和親屬們都松了一口氣。
當然,不是所有的脾臟腫大都可以通過微創的方式切除。少部分門脈高壓症、巨脾患者,因脾周圍側支迴圈血管數量增多、靜脈曲張以及靜脈血管壁菲薄易撕破等原因,加上巨脾使腹腔內操作空間狹小,易在腹腔鏡脾臟切除術操作中損傷怒張的靜脈,導致大出血。這部分患者可能會中轉經腹手術。
為了盡可能避免這類情況,我採用手輔助下腹腔鏡脾臟切除術:在腹壁上另開一個可容一隻手的切口,伸進一隻手引導腹腔鏡器械,可以更加精確的處理脾臟周圍粘連和曲張的大血管,從而降低中轉經腹手術的可能性。
即使多開了這樣一個口,創口仍明顯小於開腹手術。
專家簡介
孫星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擅長複雜肝膽胰脾腫瘤的手術治療、原位肝臟移植術和膽道重建術等。近年潛心於肝膽胰脾外科的微創治療,腹腔鏡下肝臟、脾臟、胰腺腫瘤切除術,及複雜膽石症的雙鏡聯合、三鏡聯合的系統化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創新。獲得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7年度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9~2013年連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項,國際交流項目一項。目前承擔國家級課題4項、上海市級課題兩項,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論文10篇。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sunxing_1679791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