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PM2.5

PM2.5空氣品質標準與目標

為進一步保障民眾健康,環保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優先考量我國空氣品質對於人體健康風險,並評估確實可行技術、社會及經濟發展等相關因素,於101 年5 月14 日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增訂

PM2.5空氣品質標準24小時值為35μg/m3、年平均值為15μg/m3

該標準與美國西元2006年、日本西元2009年訂定之標準一致,

為國際間法規標準中較為嚴格者。在訂定空氣品質標準同時,並

已訂定109年PM2.5濃度年平均值達15μg/m3以下之目標。

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PM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單位以微克/立方公尺(μg/m3)表示之,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非常微細可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故對人體及生態所造成之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粒徑(μm)

粒徑大小說明

<100 稱 總懸浮微粒(TSP),約為海灘沙粒,可懸浮於空氣中。

<10 稱 懸浮微粒(PM10) ,約為沙子直徑的1/10,容易通過鼻腔之鼻毛與彎道到達喉嚨

2.5~10 稱 粗懸浮微粒(PM2.5-10),約頭髮直徑的1/8~1/20大小,可以被吸入並附著於人體的呼吸系統

<2.5 稱 細懸浮微粒(PM2.5),約頭髮直徑的1/28,可穿透肺部氣泡,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

PM2.5 對健康的影響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較小的微粒則會經由氣管、支氣管經肺泡吸收進入人體內部。不同粒徑大小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導致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

近年來,許多流行病理學研究已確立PM2.5對於健康造成影響,包括:支氣管炎、氣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無論長期或短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物的環境之下,皆會提高呼吸道疾病及死亡之風險。

http://taqm.epa.gov.tw/pm25/tw/default.aspx

http://air.epa.gov.tw/Public/suspended_particles.aspx

=================================================

空氣汙染--- 空汚常識:

PM2.5的「PM」,是英語「particulate matter」的縮寫,意為“細顆粒物”

不是下午的PM....

PM50、PM10、PM2.5 是三個臨界值,空氣裡並非只有這三種直徑的顆粒物,50微米以下或者以上的,任何直徑長度的顆粒物都有。

PM50是肉眼可見的臨界值,可以進入鼻腔,但是無法繼續前進。

當PM50在我們鼻腔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想擼鼻涕、挖鼻屎。

PM10是可以到達咽喉的臨界值,PM10積累於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想吐痰,所以痰要吐不要咽。

PM2.5是到達肺泡的臨界值。 上呼吸道擋不住,它們可以一路下行,進入細支氣管、肺泡。

PM2.5和細菌一般大小。細菌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立刻就會把它吞下,它就不能使人生病,這就如同老虎吃雞。

可是,PM2.5是沒有生命的,巨噬細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石頭,無法消化,最終被噎死。巨噬細胞大量減少後,我們的免疫力就會下降。

不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細胞,還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症。可見PM2.5比細菌更致病,進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們就越容易生病。

所以,呼吸系統要好好保養,跟免疫系統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