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和拔火罐的功效區別
刮痧治療
出現的痧象即為痧疹症象,是指治療後病變部位的皮膚出現潮紅、紫紅或紫黑色斑, 以及小點狀紫紅色的疹子。痧象的位置、顏色和形態可反映疾病的性質,對疾病的診斷、治療、病程及預後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刮痧治療作用的產要原理為;
1、 能合理調整陰陽
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有腸蠕動亢進患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進行刮痧後, 可使蠕動亢進的腸道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 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2、 活血祛瘀
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機體組織間的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迴圈,增加組織血流量, 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 舒筋通絡
人體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 會發出疼痛信號, 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而減少肢體活動的保護性反應, 減輕疼痛。 損傷部位若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 會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痕化, 以致不斷地發出有害的衝動, 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 刮痧治療能增強局部血液迴圈,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在刮痧板的直接刺激下, 可提高局部組織的痛覺閾, 並可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從而緩解或消除疼痛,促進病灶修復。
4、 調整生理功能
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特定的作用,當臟器發生病變時有關的有關生理功能會發生改變, 從而影響整個系統乃至全身的機能平衡。 通過刺激等方式作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 產生一定的生物學資訊, 通過傳遞系統輸入到有關臟器, 對失常的生理功能加以調整,從而起到對病變臟器的調整作用。刮痧過程中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內關穴,可調整冠狀動脈血液迴圈, 延長左心室射血時間, 心輸出量增加, 增加冠脈流量的血氧供給等。 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足三裡穴, 可對垂體、腎上腺髓功能有良性調節作用, 提高免疫能力和調整腸運動等作用。
5、 促進對機體有毒素的排除
刮痧治療過程(用刮法使皮膚出痧)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 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 血液及淋巴液流動明顯增快, 呑噬有害物作用及運輸排泄能力加強, 促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 組織細胞得到營養, 從而使血液得到淨化, 增加了全身抵抗力, 可以減輕病勢, 促進康復。
6、 促進機體血液迴圈
營養物質和氧氣血液循環系統的傳輸對人體健康起重要作用。 刮痧作用於肌表, 可使局部皮膚充血, 毛細血管擴張, 血液迴圈回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 增強局部血液供應而改善全身血液循, 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處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 血流外溢, 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 此等血凝塊(出痧)不久即能潰散, 而起自體溶血作用, 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 有消炎的作用。
拔火罐治療
拔火罐是一種充血療法, 利用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 使罐緊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 中國人稱它為淤血療法。
由於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效果明顯, 所以在民間歷代沿襲, 至今不衰, 連一些外國人也頗感興趣。
1. 負壓作用 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 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 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 通過檢查, 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 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 從而產生瘀血, 紅細胞受到破壞, 血紅蛋白釋出, 出現自家溶血現象。 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起到一種良性刺激, 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2. 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 以大火罐、水罐、藥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 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迴圈, 改善充血狀態, 加強新陳代謝, 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 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 增強血管壁通透性, 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 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 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 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 調節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 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 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 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 經向心傳導, 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 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 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 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 使之趨於平衡, 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 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 促使機體恢復功能, 陰陽失衡得以調整, 使疾病逐漸痊癒。
其次是調節微循環, 提高新陳代謝。 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 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且還能使淋巴迴圈加強, 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 此外, 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 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 隨體液周流全身, 刺激各個器官, 增強其功能活力, 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4.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 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 如走罐具有與按摩療法、保健刮痧療法相似的效應, 可以改善皮膚的呼吸和營養, 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對關節、肌腱可增強彈性和活動性, 促進周圍血液迴圈;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 增強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 防止肌萎縮;並可加深呼吸,增強胃腸蠕動, 興奮支配腹內器官的神經, 增進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靜脈血管中血液回流, 降低大循環阻力, 減輕心臟負擔, 調整肌肉與內臟血液流量及貯備的分佈情況。 緩慢而輕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鎮靜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 循經走罐還能改善各經功能, 有利於經絡整體功能的調整。 再如藥罐法, 在罐內負壓和溫熱作用下, 局部毛孔、汗腺開放, 毛細血管擴張, 血液迴圈加快, 藥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 根據用藥不同, 發揮的藥效各異。 如對於皮膚病, 其藥罐法的局部治療作用就更為明顯。 水罐法以溫經散寒為主;刺絡拔罐法以逐瘀化滯、解閉通結為主;針罐結合則因選用的針法不同, 可產生多種效應。
拔火罐療法又稱“角法”, 拔火罐通過物理的刺激和負壓人為造成毛細血管破裂淤血,調動人體幹細胞修復功能,及壞死血細胞吸收功能,能促進血液迴圈, 激發精氣, 調理氣血, 達到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當然拔火罐不像針灸那樣對穴位定位要求十分準確, 主要是點、線、面結合的問題, 通過中醫的寒、熱、虛、實辨證, 選擇一些經絡所過或經氣聚集的部位。
http://www.kongtoo.com/content/39344636344645363333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