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務必注意這個連結 -- 聯合國 正在告訴你--- 伊病毒傳播的 地區 和 速度
http://www.who.int/csr/don/archive/disease/ebola/zh/
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situation-reports/en/
全球案數 總數 (個) 每時段增加病例 平均每日增加
20140701-- 759
20140804-- 1603 + 844 (34天) + 25
20140831-- 3707 +2104 (27天) + 78
20140918-- 5833 +2126 (18天) +118
20141010-- 8376 +2543 (22天) +116
20141015-- 8973 + 597 (05天) +119
20141017-- 9216 + 243 (02天) +122
20141025-- 10141 + 925 (08天) +116
20141029-- 13703 + 3562 (04天) +891*(誤差)
20141031-- 13567 + 3426(06天) +571*(誤差)
20141104-- 13042 + 2901(10天) +290
20141107-- 13268 + 226 (03天) + 75
20141112-- 14098 + 830 (05天) +166
20141114-- 14413 + 315 (02天) +158
20141121-- 15351 + 938 (07天) +134
20141126-- 15935 + 584 (05天) +117
20141222-- 19340 + 3400(28天) +121
20141231-- 20206 + 866(09天) + 96
20150107-- 20747 + 541(07天) + 77
20150114-- 21296 + 549(07天) + 78
20150121-- 21745 + 449(07天) + 64
「新世紀黑死病」的--- 伊波拉病毒
2014-07431
被稱為「新世紀黑死病」的伊波拉病毒-- EBOLA,在西非已經奪走600條人命,包括前往救治的醫護人員也染病死亡,最近出現的新聞畫面,跟20年前的電影《危機總動員》有非常多雷同之處,包括醫護人員穿厚重隔離衣,進入疫區還是不幸染病,電影中,疫情是從猴子開始傳染,這次的疫情大爆發,也懷疑跟非洲人吃猴肉有關。
電影《危機總動員》:「第一天有2個人感染,接著4個人、16個人,3個月後有上百萬人感染。」
1995年上映的電影《危機總動員》,劇情描述伊波拉病毒爆發,奪走小鎮平民性命,如今西非也爆發伊波拉疫情,超過600人死亡,情節發展,和電影幾乎雷同。
伊波拉病毒紀錄片:「你們擔心伊波拉病毒嗎?覺得是真的嗎?不,我不相信真的有伊波拉病毒。」
賴比瑞亞當局歸因於當地人愛吃野味,猴肉和蝙蝠肉直接野生抓來烤著吃,才會感染伊波拉病毒,而電影劇情中,也是因為一隻病毒宿主猴子被非法引進美國,引發病毒蔓延。
半島新聞片段:「賴比瑞亞的醫護人員,在診治伊波拉病患前,都要穿上防護衣保護。」
賴比瑞亞醫護人員全副武裝,穿著防護衣進入疫區,但其中一名醫生搶救了100多人性命,自己卻也染上伊波拉病毒,電影中的檢驗師,則是被患者血液噴到感染喪命。電影《危機總動員》:「你不要驚慌,我會帶你回家。」
救人的醫師紛紛病倒,美國志願組織決定撤離60名醫護人員,伊波拉病毒藉由體液傳染,病患初期會發燒、嘔吐,最後皮膚潰爛、七孔流血,潛伏期約2到21天,20年前的電影預言警告沒有發揮作用,如今又在西非爆發奪命疫情。
http://news.tvbs.com.tw/entry/540977
2014-0731
=====================================================
*** 2014-03-24- 聯合國憂心致命伊波拉病毒爆發
1995年時,電影《危機總動員》描繪病患遭病毒感染,身上開始出現大量血色紅斑,其中許多人因器官衰竭身亡的畫面在當年引起不小震撼,現在就有專家擔憂這樣的情景將開始在四處蔓延,日前聯合國就發出警告,西非的幾內亞地區正遭到致命的伊波拉病毒肆虐。
路透社#1
BBC23號報導,西非的幾內亞地區傳出致命病毒肆虐的消息,目前已知有59人因為感染到伊波拉病毒(Ebola)身亡,聯合國的孩童關懷組織就警告病毒不斷蔓延,現在已經擴散到首都科納克里(Conakry)。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日前表示,伊波拉病毒的出血熱正迅速地從幾內亞南邊往其他地區擴散,上個月時,當地人員就開始記錄相關病例。
編註:根據疾管局網頁介紹,伊波拉病毒在1976年首度被發現,並以病毒被發現的地點命名。伊波拉病毒只會侵襲人類與靈長類(猴子、大猩猩及黑猩猩),病症為突然出現高燒、不適、肌肉痛與頭痛,接著出現咽喉痛、嘔吐、腹瀉、與斑點狀丘疹與特異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
路透社#2
1995年的電影《危機總動員》(Outbreak)就是以伊波拉病毒為靈感,描述非洲地區出現類伊波拉病毒莫塔巴(Motaba),病毒更進一步現身美國本土,主角們在電影中必須與時間賽跑找到解藥。
路透社#3
1997年時,菲律賓出現伊波拉病毒,當時菲國政府下令撲殺600隻猴子
路透社#4
感染到伊波拉病毒的患者虛弱躺在床上。患者致死率高達9成!
有關伊波拉病毒的療法,目前世界上仍未有可以與其對抗的疫苗或是醫藥出現,病毒多半是從人際接觸的方式傳染,有25%到90%的患者會因感染死亡,他們的症狀多半是內出血、外出血、腹瀉和嘔吐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聲明中,就談到「目前染病的80位患者中,已經有59人死亡,在過去幾天之中,致命的出血熱正快速地從鄰近的馬桑塔、蓋凱杜、和基西杜古省往首都科納克里蔓延」,死亡的患者中有3名是孩童。
幾內亞的首都科納克里,是一座向四方輻射的港口都市,目前大約有近200萬人居住在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就目前的情況研判,爆發伊波拉病毒的地區多在中非和西非的偏遠村落裡,這些村落鄰近雨林。有分析師表示,幾內亞過去未有過伊波拉病毒的紀錄,過去幾年間,病毒多現身在烏干達和剛果共和國境內。
幾內亞的衛生部長凱塔(Sakoba Keita)受訪時,表示他們最先從法國里昂(Lyon)得知病毒是伊波拉病毒,並表示他們目前在對抗病毒的準備上尚不足,但會在友邦的協助下盡全力防止病毒大爆發。凱塔也不諱言這是一項困難的工作。
路透社#5
法國里昂的實驗室中,全副武裝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伊波拉病毒
路透社#6
2012年時,烏干達傳出有家族感染伊波拉病毒,患者被移往隔離區中
搶在第一時間控制病毒
目前,無國界醫生組織(MSF)就表示他們會增援在幾內亞的醫療團隊,並載送33噸的藥物和隔離的設備到當地,協助幾內亞打擊致命病毒。
幾內亞當地的 阿曼德醫生(Dr Armand Sprecher)(歿),他擅長急救內科與流行病理學,正與無國界醫生組織努力控制病毒擴散,他受訪時表示,目前醫生要先確認病患的確感染伊波拉病毒,同時也要追蹤這些病患曾與那些人接觸過。如果他們的行動夠快,那麼這一次的病毒爆發就可能得以受到控制。
「根據我們過去面對這樣病毒爆發的處理經驗來看,動作必須越快越好。」
「我們能越快控制住擴散,我們就越能減少病患數字,也能進一步控制住傳染的規模。這就是為何我們在初期必須強力掌控這些病毒的原因。」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Deadly Ebola virus reaches Guinea capital Conakry - 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