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有几个基本的预原则:
一、 主题:当我们念一段经文后,应知这段经文的主题。
二、 历史背景:读圣经要注意历史背景,以免张冠李戴。
三、 修辞学:圣灵给我们的文字,守修辞学的规矩。
四、 文法:文法非常重要。
五、 神学:圣经是神的学问。我们要注意神学方面的教训如何。
六、 分清段落:读圣经时不要被既有段落捆绑
七、 了解圣经难题:尤其是今日教会的许多难题,圣经已经清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需要明白,才能解决教会的问题。
如何准备释经讲道:
第一问题:如何准备释经讲道。过程分别是:如何选择经文,研究经文,决定经文主题,确定信息主题,认定信息目标,建构信息大纲,发展信息内容,使用引言、例证、结论,拟定题目,最后撰写文稿。综合不同的学习意见,大概整理出一个释经讲道预备过程,我先简单列出这七个步骤,现在请你记下来学习:
1. 选择决定经文:作为讲道的依据。
2. 研究默想经文:观察、阅读,并作详细的解经工作,以及分析以明白经文。
3. 决定经文主题:由经文中找出数点有意义的论点,并思考其关联性,凝聚这些论点产生该段经文的主题,或是中心思想。
4. 决定信息主题:根据经文主题之永恒不变真理的原则,及对现代人的意义及适切性,用准确完整的句子陈述出来。
5. 确定信息目标:希望透过此篇信息,在听众中达到何种果效,及到目标。
6. 建构信息大纲:按主题组织架构,并按逻辑、先后、轻重等次序,确定信息的架构,带有合一、进展及目标性。
7. 发展及完成信息内容:按听众之需要,来决定申论的次序,用重述、解释、证明或应用之方法来发挥内容。
8. 完成引论、结论与例证。
9. 拟定题目,撰写讲章文稿,使思路清晰,选择适切、文雅、简短的词句。
一、选择经文
释经讲道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我要引用圣经中的哪段经节来发展我的讲章?一般可按下列五大因素来决定:
1. 圣经段落思想单元帮助你决定「讲道经文」。
2. 时间的限制,帮助你决定经文的长短。
3. 主题发展或教义性真理的讲道,以决定经文,例如:信心、义、试探…
4. 场合、节期帮助决定经文,例如复活节、圣诞节、堂庆……。
5. 其它。读经的感动、领受启发、安慰、扎心、忏悔的;或针对教会的需要及一些特殊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要讲些甚么?
最重要的两因素:一是经文思想段落的单元,选择经文为一完整的叙述;二是所允许的传讲时间。经文的思想「段落」单元。通常讲员会逐章逐节查考圣经中的一卷书,并且多次详读,然后将要讲解的各部分分段。段落是表达并发展一个单独思想的骨架,它通常只包含一个主题,再加上相关联的一系列事件。总而言之,段落是由一个包含主旨、议题及支持议题的论点所构成的。
选择讲甚么的第二个因素,与时间有关。讲员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传讲信息。释经讲道者必须裁剪讲章,以便配合时间,且必须有所选择。所以,对于讲章的内容必须有所取舍。
二、研究经文
释经讲道可以用三个字来总括:归纳式、释经以及释经解说式。
「归纳式」:归纳式查经是一种从圣经着手,取材于圣经,以归纳出圣经原义
的查经途径。就是依据圣经,找出经文本身的意义,并且让它说出该说的话
1.阅读、探究经文
首先,应该先读整卷书,了解全书的概念、大纲、主旨及目的,以便全面掌握本书的内容。其次是详细研读准备分享的经文,可以透过研读不同版本、译本来帮助我们了解,并且仔细观察经文,作为讲道的根据。不要读得太快,要用时间思考,并且要详细研读整段经文,以及对该段经文作全盘的研究,包括各段给拟定的标题、导论问题、历史背景、作者是谁、说话的是谁、读者对象是谁、写作日期、说话的场合和环境、该段经文的主题为何、作者为何如此说,以及所要表达的目的是甚么、结果如何等。
解释经文的原则:
必须先照字面的涵义去了解圣经,如有不明白的文词,则可参考各种不同的圣经译本。分辨「字义」或「涵义」。当字面的意思不能解释时,要注意文字背后作者,或说者所要表达的涵义,抛弃字面的意义。涵义的例子:剜出眼睛、砍下肢体(太5:29-30);一杯凉水给人(太10:42);眼中有刺及梁木(路6:41-42)…等等分辨叙述、教训或是命令。命令一定要遵行,叙述则要从事件中汲取教训。例如:「彼此洗脚」(约13:12-17),是谦卑服事的榜样,而非命令;榜样是作参考。又例如:「凡物公用」(徒4:32),是叙述生活榜样的例子而非命令。注意一些连接词或副词,例如:于是、因此、所以、但是、虽然、这时……等转换,且具关键性的词句。分析出整段经文中的主词、副词、形容词及动词,这些都有助于对该段经文的了解。
2.解经
查经的工作包括确定经文的中心或焦点;确定它蕴涵的神学、历史、文化、神学方面的上下文,以及应用的方向等。此外,由于讲道不只反映出解经的成果,也要评定它的正确性,并且能够阐述出该段经文的焦点。因此只有解经技巧仍嫌不足,还须增添释经学的知识和实践法则。释经讲道是「释经」的讲道,必须对经文下功夫准备,要遵从适当的释经法、解经法的方法及原则来实行。「观察」告诉我们「这段经文讲甚么」,而「解释」则告诉我们「这段经文有何意义」。「解释」是根据所观察的事实去探究经文的原义。
如何准备释经讲道(2)
解经的过程包含几个步骤:辨认文体、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上下文脉分析、字义文法句法、以经解经等,并且解释经文的应用与原则,默想及找出经文概念。
1.辨认文体
在深入研究一段经文前,需先确定其文体,仅粗略、概括地分析,可看出圣经有不同的文体:如叙事、散文、诗歌、智慧、预表和预言、启示文学式等体裁。每一种体裁都有它独特的形态和风格,往往决定了圣经中所叙述的涵义,其解释方法也有分别。
2.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圣经之着成是在遥远的古代,史地环境与今极为不同,如果要了解圣经,就要了解当时时代的地理、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文化等,这是了解圣经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经应注意:注意当时的国际局势、内政外交、社会例如:「拉结偷神像」(创31:15-35)是当时继承家族财产权的象征。另外,「雅各布夺长子的名分」(创25:31)是因当时有长子有继承权及属灵之福分。研究经文或书卷写作处境。包括作者生平、身份、学识、经历、读者或信息对象,以及着书目的等。例如:「妇女蒙头」(林前11:6)这是当时文化传统顺服之美德。「彼此洗脚」(约13:14)表谦卑服事的态度。「把炭火堆在他头上」(罗12:20)古人表忏悔的意思。
3.上下文脉分析
上下文脉的分析是掌握经文信息最重要的关键,因为「上文」与「下文」提供了作者思想上的连贯性及相关性,由上下文中可以帮助了解该段经文的意义,而把握住经文的中心。
如果解经者弄错或忽略了这种衔接关系,他就误会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范围、目的和整体的计划。怎样进行上下文的研究呢?首先需研读此卷书以查验它主要的构思和特征。所以应注意作者有否在个人的序言、结论或内容中,清楚指出目的(例如:路1:1-4及约20:31)。
然后,有系统地略读著作的其余部分,以了解其目的或计划的全貌。我们可以留心注意经文间的连接词如:「所以」、「但是」、「因为」、「既然」等的上下文间之关系,一起研读。了解上下文可以分两个重点:
3.1.紧接的上下文
例子:马太福音10:34-36 说:「我来……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如果不注意上下,就容易误解耶稣来是要世人不太平,使家庭不和睦。但看上文(16-33 节)及下文(37-39 节)就会清楚看出,这里讲的是现象,而不是主来世上的目的,是世人对祂的反应所造成的一些结果。人会因信仰缘故引起争论,甚至信者可能被逼迫至死地。主在这里乃提醒、劝勉门徒要为此付代价,作好心理准备,才能爱主更深。
3.2.大段的上下文例子:哥林多前书12、13、14 章是一个有关论「恩赐」的主题;在12、14 章之间,13 章是「爱的恩赐」,有其连贯性。保罗提醒信徒
在追求运用属灵恩赐时,不要忽视「爱」。
4.经文字义、文法、句法分析
研究圣经必须明了字句语文的表达方式,才能把握信息传递时的意思,并且彻底而切实地明白经义。解经者可以参考释经的解经书,以帮助分析字词之意思、句子结构、词句字义及文法句型。
a) 个别字词的意思。
判定经文中所有字词的意思,追寻字源,考查字根的意义。例如「使徒」字根为动词「奉差遣」、「去传信息」,查考字根知其有「奉差遣去传达讯息者」的意思。又如「教会」的字根为「呼叫」、「召出来」研究字与字之关系。找出它在经文中确实的用法,其中可参考圣经作者之用法,或著作时的风俗和一般习惯用法。例如:凡有「血气的」(加2:16),指一般未信主之人;而保罗凭「血气」行事(林后10:3),指带着人的性情。一个字的意思,可能在相邻的所有格词组、同位词组或别的定义性描述中有所解释。譬如:耶稣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2:19)约翰在21 节解释道:「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b) 分析句法、句子的构造。了解句子的构造、文法的结构及词句间彼
此的关系,可助断定经文的意义。包括两点:
(i) 分析句子中字与字之关系:字形、辨认连接词、介系词与所连接段落之思想关系。注意「词性」:名词、动词。「时态」也很重要,如「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约壹3:9),“犯罪”原文为「现在进行式」,表示不停、习惯性之犯罪。形容词及名词之格;找出主格、受格、同位格,使得经文更容易了解。
(ii) 了解经文段落里各句子的意思,并该句子在经段中的功用,其中包括了解词组、子句和句子中之句法和文法。
5.以经解经
以经解经这个「经」字有双重的意思,第一个「经」字是指全本的圣经,第二个「经」字是指部分的、一节或段的经文。换句话说:「以经解经」的意思是「以整本圣经作为背景和指引,来了解部分的经节」。「以经解经」的方式,是对照经文,先查同卷书,然后再查同一作者的其它书卷,之后才查整本圣经,使真理叙述得最完全,并可增加解释的正确度。
以经解经要注意圣经中别处的平行经文,注意「同词」的经文,即将同样之字及其用法作类似的组合。也要注意「同类」或「同件事」描写之经文,即具有相似的事实、主题、意见或教训。例如在四福音书中查同一个故事的平行记载。以经解经可用涵义清楚的经文,来解释涵义不明的经文,并以对照之经文来支持、解释你的论点,以增加可靠性及加强教义,也可显出经文间之和谐性,和教导之一致性。此外也要注意圣经的连贯性和各卷的独立性。圣经各卷之间的关联是不可分割的,整部圣经有一共同的主题及整体性,必须注意到综合的研究和分析。
6.应用与原则化
研究圣经,不仅是要发现真理,使经文中的「当时性」信息,用在「超越时间性」或「永恒性」里,也就是应用在今日的各种情况中,使经文对此时、此地有适切的应用,如此才算完全。有些圣经材料本身就有直接教导的形式,譬如罗马书中就有许多直接教导,解经者只要把书中的教训和义理,转变成能引起听者回应的议题形式即可。但大部分经文并不具直接教导的形式,解经者就需完成解经程序的最后工作「原则化」,使经文能转变成应用及讲道之一部分。所谓「原则化」,乃指从任何一段历史记录中,寻找出其基本的属灵、道德或神学的原则。借着「原则化」,我们可以从圣经中找到灵修和属灵的真理。
7.经文默想
我们研究背景,如经卷作者、文化、时代、文体、组织原则等,这是研究经文的「预备工作」,但终究要回到经文本身,默想可以把所研究的经文串连起来。默想非常重要,也是研经的最后阶段。默想使心思集中在一个主题上,包括了思考、推理、想象力以及情感的激动。当你选定某一段经文作为解经之后,要默想直到将经文重点牢记在心里,使这段经文的信息充满在自己整个的思想、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