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延续上一章所谈的探访并发展吧!当你探访的对象愿意来教会或信耶稣时,那么就可以邀请他进入你的小组了!
也因着我们是把朋友介绍给“基督徒B”去探访,所以,若我们的朋友愿意来教会的话,就会成为“基督徒B”的小组员!而我去探访“基督徒K”的朋友Mini后,当Mini愿意来教会的话,那Mini就会进入我的小组。我称这些策略为:“交叉探访”、“交叉牧养”
如果不“交叉牧养”的话,也就是自己带领并牧养自己的朋友的话,将会产生一大堆不必要的问题!例如:如果我把“学长”带来教会后我适合当小组长吗?我若把“老板”带来教会我适合当他的小组长吗?我能牧养功课、表现、各方面都比我优秀的人吗?他们会愿意被我带领吗?
这些问题在“交叉牧养”的策略中都可以化危机为转机了!当我想要带公司的“老板”来教会的话,我就可以找教会中另一位“基督徒老板S”去探访我公司的老板。这样,我公司的老板就很适合进入“基督徒老板S”的小组了!
当我想要把“我的麻吉朋友”带来教会时,因着白己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因着和“麻吉朋友”在学校也一起翘课,若要把他们带来教会,而且自己还要当他的小组长的话,自己和他都会觉得怪,也会自觉没有资格当他小组长。
“交叉牧养”有趣的是,就算我的“基督徒朋友G”也不见得多优秀,但当他愿意和我去探访我的“麻吉朋友时,也表示“基督徒朋友G”可能会成为他的小组长。因此,“基督徒朋友G”就会自发性的开始戒烟、更认真学习、更上进了!这正是激发“基督徒朋友G”想要重新做人的大好机会了!
“交叉牧养”除了可以避免一大堆牧养的尴尬,更是符合神国法则的牧养方式!因为无论自己带的人是谁,我所带的小组员“并非我的门徒”!因为耶稣教导我们的是:使他们成为“耶稣的门徒”!每个人的探访、带小组的重点就是:“把亲友交给最适合牧养他们的人、放在最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中!”这就是“彼此相爱的实践!也因此,教会中的分门、结党、比较、业绩…的问题也就烟消云散啰!这也正是“国度观”的实现!
当探访的对象开始进入小组中,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小组要如何健康的运作吧!
路加福音9:1~2
「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各样的病,又差遣他们去宣传神国的道,医治病人。」
路加福音10:1
「这事以后,主又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在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
在路加福音第九与第十这两章,记录着耶稣差遣第一圈(12位)门徒去探访,然后要第一圈门徒都把自己的小组员带来见耶稣,耶稣再差派他们(第二圈:70位)门徒去探访的过程与提醒。也就表示12门徒各自都带领着6 位门徒,因为「6人小组」是耶稣教导门徒的小组标准人数!
在小组人数的操作方面,也有很重要的策略。小组员无论交叉探访了谁,还是需要优先把新朋友交给自己的小组长来带领,直到自己的小组长(也就是自己所参与的小组)带领了6个人后,小组员交叉探访所带来的新朋友才适合自己带领。
这不是「做业绩」给谁的问题,而是如果自己所参加的小组没达到6个人,在该小组中的互动就无法太健康。举例来说,如果你参加的小组半年来都只是2个人,那么你在小组中应该会觉得很尴尬、话题总是那几个;但如果小组有4个人,你就会发现小组越来越有动力、也越来越多话题;当小组达到6个人时,那么小组的气氛整个是非常活络的!
在不健康的家庭中成长,就不容易建立健康的家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把新朋友交给我们的小组长来牧养(或者就直接邀请我们的小组长去探访我们的亲友),因为要先让我们所参与的小组能健康,经过耳目染的浸泡,当我们去带领小组时,也就更容易带出健康的小组了!
此外,目标设定为先满足小组长的6人小组,也是一种尊荣小组长的行动!更是一种跳脱业绩与比较的操练~
既然要在「教会崇拜」之外还需要「小组」,就表示单靠参与「教会崇拜」无法提供基督徒足够的养分。就算「教会崇拜」运作得很棒,也仍然有它软弱无力之处。因此,「小组」的运作重点就不应该与「教会崇拜」一样了,要不然就像是一直吃维他命C,却不补充其他的营养,最后一样是营养失调!
目前,在教会界中最流行的「四个W小组运作法」其实是非常不适合的运作方式!因为那只是「教会崇拜」的缩小、简化版罢了!
大多数小组长都没有受过专业的神学及讲道训练,所以每周在小组中讲道对小组长而言总是特别的吃力。
再说,牧师预备了一周的信息,却只让小组长听50分钟之后,就要立刻把刚才所听的又要讲一遍,就算小组长很认真,也都无法做得太好的!结果只是令小组长更挫折,也就以为需要上更多的、永无止境的装备课程。
讲道,就交给专业的吧!而且教会领袖的讲道,总是需要讲让新朋友都能听得懂的道!(最好的方式,就是牧师以身作则地也去探访未信者、开拓新小组,这样,牧师就渐渐地会讲“人话”了!哈哈)
无论小组员多会弹奏乐器,毕竟会乐器的人还是不多,而“教会崇拜”相较于“小组”在节庆式的赞美敬拜的方面,总是强多了、也更多元、更多人参与!就在“教会崇拜”中透过各种艺术与肢体,热情地敬拜赞美神吧!
无论牧师多么关心教会的每一个人,他都不可能在“教会崇拜”中对每一位都嘘寒问暖,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说说话,因此,只有在“小组”中最适合做这件事了!
在小组中,就一定要让每个人都能讲讲话,聊聊这星期发生的趣事、所遇见的挑战、一起吃吃喝喝、一起出游…这样才是“家”!也才会产生归属感!
在“教会崇拜”中无论设定了多大的方向、做了多大的决定,若没有“小组”的机制来落实,那么整体还是无法运作的!因此,在小组中,就是我们学习「现场彼此代祷」的最佳环境!有人生病了、下周要大考…,都是小组长可以指定现场组员为为他们祷告的机会!(如果小组不创造机会训练祷告,那么新朋友总是不太敢祷告。)
因为每一位领导者都一定需要会演讲,而我们真实地相信天父必定使我们居上不居下、作首不作尾!因此,在小组中,我们也会偶而安排两位轮流作3分钟或7分钟短讲,然后所有组员都要给予讲者不同的肯定或鼓励(不可以批评),也借此环境塑造或恢复每一位组员敢公开表达的勇气,并培养聆听者的风度。在小组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小组长要协助组员“去探访、带小组”!这正是耶稣所教导:去使万民“作耶稣的门徒”!而耶稣的门徒就是会去探访、带小组的!
若没有在小组中谈谈每周“探访的进度,组的状况”,就无法建立起这行动的文化!反之,就因为每周小组长都会了解每位组员目前跟随耶稣(探访、带小组)的状况,并给予适时的鼓励与引导,渐渐地,探访、带小组也就成为了小组文化的一部份!那么整体教会,就是一个行动派的教会!
在小组运作中,说穿了,小组长就只是当一位“传递麦克风、给予肯定鼓励的主持人”!小组长去小组前不需要准备一大堆“课程”,就只要轻松地带着饮料去和几天没见的“组员(家人们)”见面。然后,把“麦克风(发话权)”交给每一位组员(家人),让每一位组员(家人)都能表达、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也让大家都能了解彼此近况!
你正在学习如何来帮助不善于沟通的人来讲话,你正在学习你的沟通能力。
你不止会跟那些很会说话的人沟通,你还能够跟那些不怎么会说话的人,激发他们的说话潜能。这就是沟通能力。
所以,在你的事业上,你能够有更好的沟通,你觉得会不会有更有帮助?一定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叫你去。要学习。你如果不去,你的人生就是自己而已,我把我自己的事做好,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的人生就是我我我。但是今天,你去带小组,我的生命要向他们来负责,我要爱他们,带小组不是一个责任,而是想要跟耶稣走在一起。就是这么简单,因为耶稣爱他们。我想要跟耶稣在一起,所以我想要跟耶稣一起爱他们,但并不代表我已经能够像耶稣一样爱他们。对方每次给我简答题,我也是会不爽。我一个月收入1万的,他这个要来不来,要理不理的。这是一个学习,耶稣要我们去。
当我们开始问大家最近如何,我们就是在开始了解学生、工作人士,你就会开始了解很多人,不同的世界,在想的是什么,你的视野就越来越开阔。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你在学习爱他们,而非例行公事,问了就下一个、下一个。你爱他们,就想要多了解他们多一点,为了多了解他们一点,你就要多鼓励他们多讲一点。所以不知不觉当中,你在学习爱不同的人,你在学习跟不同背景、个性的人来说话,你就会了解各行各界,各种情况的人。
在小组聊天中,有一个值得提醒的技术层面问题,就是当有一位小组员总是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个人就占用了小组一半时间的话,小组长可以在请他聊聊现况时,用手机放在他眼前,为他设定10~15分钟的倒数计时,这是为了要帮助他也能学会尊重他人、聆听别人!
就在每位组员都可以自由地聊聊生活中的事时,组长也就可以越来越了解每一位组员啰!因为他主动所设的话题,就是他当时比较在乎的,或是当时被困住的景况,因此,有智慧的小组长就可以知道如何进一步帮助他啰!
当有组员谈到他所担心或困扰的事,或是有人生病、受伤了,小组长就“立刻”指定一位组员带领大家一起为他代祷!或者像父母带小孩子一样地,一句一句带着组员现场为另一位组员祷告。
在此值得提醒的是:“小组长尽量不要在小组中自己为组员祷告!”因为小组长通常比较会祷告,所以当组长祷告的越漂亮、越完整,祷告完后,却会使组员们、新朋友就越来越不敢祷告了,只会觉得祷告很难,然后,有什么事就都请小组长祷告了。我有智慧的妈妈曾经说过:“幼稚的孩子,是父母的幼稚造成的!”
小组长能做最棒的事,就是鼓励并协助组员亲自跟上耶稣!因为“真实的祷告”应该是创造连结,而不是拉高墙垣!再说,祷告并不在乎是谁说的祷告词,重点是“奉耶稣的名(In Jesus name)”!并且当我们一起“同心合意”地“阿们”时,恩膏也加乘上去了,不是吗?小组长真要祷告的话,作一个结束祷告就很够了!
当对方很难过的说失恋了,我们就说,也好啦。。哈哈,当然不是,我们就当下为他来祷告。他需要被安慰、医治。有需要找工作的,为他祷告;过得很快乐的,叫他请客。哈哈。。彼此代祷就是彼此扶持,我们在教育我们的组员,有什么事情就依靠神。
接下来,就是小组长主动询问组员们去探访所发生的事、带小组的近况、不定期短讲操练、…等。然后只要有去的(就算被放鸽子)、有行动的(无论结果如何),就为着他们认真地跟随了耶稣给予肯定、鼓励与掌声!
问问大家状况。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借口,没有时间。每个人都一样一天只有24小时,说穿了只是让我们知道你所看重的是什么,你不看重的又是什么。你会听到很多的借口,所以要知道爱是关键。如果我们爱对方,就会先了解他们不出去的原因,你会发现他不出去的原因,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建立一个家的感觉,建立关系对他来说是很可怕的,因为他的生长过程。所以不能一直只是吩咐·,要了解他借口背后的原因。当对方被你爱到了,他才会开始产生力量去爱。在你鼓励他出去的过程,你会爱他,你会鼓励他,你会学习如何去爱,当他被医治后,他就会有力量出去爱。这个就是以生命来影响。你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分享你当初是如何走出来,以至于你可以有力量去探访。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没有业绩的压力,但是因为我们爱,所以我们要了解他们走不出去的原因,因为知道当他走出去后,他必定在全方面丰盛起来。带人是带心。你帮助的不只是对方如何去探访带小组,更是帮助他成为一个懂得爱的人,以后他的家庭就会因着这份爱而得到幸福。你正在成为一个极大的祝福,因为你爱他,因为你信任他。也许对方是从小就好胜心很强的,所以他愿意去,但是却沮丧的回来。而你要做的就是鼓励,只要有去就是Good Job,无论结果是如何,因为去就是与耶稣在一起。你正在帮助这个人跳脱业绩的压力,帮助这个人找到自由。我们要的不只是结果,而是跟随耶稣。在你探访带小组的过程当中,你正在领受医治,领受恢复。
担任小组长的重点不是教导,而是领导=以身作则
你之所以能够领导,是因为你的生命力。
身为一个组长,你的组员一直出不去,你要跟对方分享你为什么会去做。你是怎么被耶稣说服的?你是为什么会愿意来爱他们。这是很真实的你,他们看得见,所以你要去讲这个。
人都会有软弱,但是只有当你在爱的时候,你才能够真实的、渐渐的有所改变。例如有了孩子的母亲。
身为一个组长,重点不是你的口才要有多好,因为你不是要教导,而是领导。
当你好好的这样来装备你自己,你的管理能力,你的领导能力会一直成长,这些东西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而且你将带出一个团队,所以你们这个的团队的竞争里在这个社会里会是更强的。使我们居上不居下,居首不居尾。
当你在爱的过程当中,渐渐的学会了能够解决和满足大家的问题,你正掌握了一个让事业能够冲起来的关键。因为当你要创业的时候,重点不是你会什么,而是你知道现在的市场要的是什么。
因为你去,就不断的被训练,甚至有启示性、先知性的话语会临到你。
所以我们会很容易成功,因为我们在跟随耶稣。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把种子放在好土里面,结果的时候是30倍、60倍、100倍的。神就是可以这样来赐福我们。你会知道什么叫作,祝福跟着你,因为你跟着耶稣
当小组长真的很容易,没什么门档,也很轻松,彼此所建立的关系也很真实,其实,小组长要做的,就是帮助每一位组员能跟上耶稣了!然后,耶稣也就会亲自“因材施教”地带领袖的门徒了! FIGHT.K教会有三个健康的坚持:“每个人都要参加聚会、参加小组、去带小组。”
因为唯有在这机制中,每个人才能处于“彼此相爱”的最佳学习环境中!健康,就自然会成长了!也必然会按着时候结出美好的果子!
1-2个月
1-2个月
2-3个月
3-4个月
4-6个月
4-6个月
*常常鼓励大家,我们是别人的祝福、我们是很棒的领袖。
此外,在探访之前,在“FIGHT.K教会”的小组运作中也有一个很棒的“温室培育”机制,我们称之为“Giroro训练”!这Giroro是个卡通人物,是一位“伍长”!顾名思义,也就是“以三人为一伍,轮流发起关怀的训练”!
让三位组员在每周轮流担任Giroro(伍长),主动“关怀其他两位组员并回报给小组长,“轮流当过Giroro)后打散原“伍”,然后在“6人小组”,并在三周(三位都重组新“伍”。
借着运作“Giroro”,每一位组员每周都操练着付出关怀、也同时体验被不同人关怀、被不同人爱的感受,以至于在生活中给予爱时,能有更多的选项。“此外,又能凝聚“6人小组”之间彼此的关系,而且小组长更不用虚耗于“每周要一对一照顾每一位组员,然后组员又觉得组长不够关心他…”的无限幼稚循环中。反之,却是愿意长大、愿意学习爱与被爱的人都可以借此成长茁壮!就像是在“温室中先育苗”,以大大提升种苗进入外界土壤(探访未信者)之后的存活率!
关于“Giroro”的训练,我们FIGHT.K教会也制作成“动画”来演绎了,并且已经放在FIGHT. K网站(www.fightk.com)上,归类在“小组开拓”(Fight.k Cell)中!欢迎上网免费观看!也可以上Youtube网站上搜寻 “fight.k giroro
最后,让我再进一步与你分享去带小组两个奇妙的阶段吧!亲爱的,你会发现,“第一阶段”你交叉探访后所带到的小组员们,他们生命生活中各自的软弱加起来,其实,就是你自己生命的放大版!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如果你不去带小组,你通常也不太会去处理你生命中的软弱!就算听了讲道有感动,但通常也就心里感动一下,不久就又回到原来的老样子了…。因为没有去爱,也就没有改变所需的“新动力”!
然而,如果你开始去带小组,你会发现你小组员谈论的生活状况、困扰、背景,一个一个都与你很类似!而且他们通常都很敢讲出来你闷在心底不敢谈的状况与疑问…
就在此时,如果你把“带小组”只当作一件事来看待,你希望把这件事做好的话,那么你就会向上问你的小组长,如何处理小组员的问题。但不久,你还是会发现,你处理不了小组员的问题!甚至变本加厉地冒出各种小组问题!如果你不那么在乎(爱)组员的话,你可能就只会向你的小组长回报:“是他们不想改变的!”、“他们都不听话!”、“我叫他们去,他们都不去!”
此时,如果你真的在乎小组员、将心比心地爱他们的话,在觉悟自己实在无法帮助他们之时,你将会向天父呐喊:“亲爱的天父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因为我自己也困在这些循环中!请祢帮助我!介入我的生命,来转化、改变我吧!我们都需要被称搭救!”因着这份对组员的爱!你才会开始向天父呼求!也正因着去带小组所激发出的“彼此相爱”,也正是你生命能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新动力”!
就像是一位没结婚的女孩,整天总是花一堆时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就在结婚生了孩子后,往往变成出门时涂个口红都可以了!因为爱孩子!所以就把重心更放在照顾孩子身上了,不自觉中,这妈妈就产生了改变的新动力,生命也就不再一样了!
因着持续地接纳、爱你的小组员们,而不是挑剔,嫌弃或放弃他们!你将通过第一阶段学习“彼此相爱,的课程!这阶段的毕业证书就是你的“生命态度”!也就是你开始会结出“爱(圣灵)”的果子了,你周遭的人都会发现你的生命有很大的改变!
这也正是耶稣所说:“约翰福音10:10a 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
你甚至会觉得这整个过程都太夸张了,透过“交叉探访”所延伸的“交叉牧养”,怎么会这么刚好这些小组员的缺点都那么像自己(包括不愿人知道的自己)!
好像是被安排好的!的确!因为这正是耶稣的安排!耶稣非常地真实!也正因为你愿意真实地跟随耶稣(探访、带小组),那你就是耶稣的门徒!那么,耶稣当然会为你安排最适合更新你生命的历程啰!
让我先补充说明一下,所谓“第一阶段”,不等于第一个小组,也不是指着带小组的第一年,这阶段要多久、需要经历几个小组都没有绝对的,因为关键在于:“如果没有学会「彼此相爱」甚至一辈子就要死在这旷野了。
然而,当你透过“彼此相爱”跨越了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时,你会发现你所新带领的小组员们,他们的工作领域、背景、经历…,都和你原本的生活圈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如果你不用心去聆听,是很难理解他们所谈的工作、需求与感受。
你第一、第二阶段的组员们同时都有许多不同的需求与梦想:有人要找工作、有人要买车、有人打算结婚、有人打算创业了、这些当然也是帅气的耶稣所安排啰!因为当你持续地“彼此相爱”,你就会用心去聆听他们(不熟悉的领域),你的视野也就渐渐变宽了!你就不会用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评断人们,你的翅膀(接受度)、境界也就变宽了!也就越来越有智慧了!
此时,因着你持续地带领着第一阶段的组员们,让你了解现行许多职场不健康的制度、工作的不公义的待遇,再加上被第二阶段组员所扩张的视野与思想,如果你坚持着彼此相爱,你一定会希望能为他们预备更美好的工作环境!
这也正是激发你发自内心向天父呐喊的时刻:“亲爱的天父啊!请你来扩张我!兴起我!带着我创业!以至于我能为这些孩子们提供更健康的工作机会!我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但我相信你为我预备了迦南地,请带着我得地为业!好让他们看见我的生活,能对你产生更真实的信任与跟随!”
亲爱的,在带小组的“第二阶段”中,耶稣会特别安排这些和你不同领域的人,因为要将你引进昌盛的迦南地!实现对你的应许:“使你得的更丰盛(生活)!”
约翰福音10:10「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亲爱的,就在操练“探访”与用心“带小组”中,你就正走在天父对你“彼此相爱,还要爱不可爱的人”的呼召中,你将在此亲自遇见耶稣、在下一个转角体,耶稣为你的安排,就在这付出与接受爱的每一步中,你的生命与生活都将不再一样地更加美好了!